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招聘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等院校 > 华北地区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招聘教师公告

时间:2015-12-17 11:30来源:未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我国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为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干部和工会工作专门人才。200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以及我国工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现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
目前,学校形成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工会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劳动关系系、安全工程系、公共管理系、法学系、经济管理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基础部、外语教学部等十二个教学系(院)部,开设有15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构建起以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劳动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特色专业组成的面向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领域的学科专业群,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现招收普通本科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高等职业学生,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900人。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全国省、地两级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干部岗位培训任务,年均培训约6000人次,并开办全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人本科教育。
自创始至今,学校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1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常年聘请其他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根据工作需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具体如下:
一、招聘岗位
本次招聘岗位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教师招聘计划》,工作性质为全职,正式录用后可解决北京市户口。
二、招聘条件
应聘者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报到时须取得国家认可的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国(境)外高校毕业生能够取得教育部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学位)认证且具备在京就业落户条件。同时应满足如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
3.符合专业要求,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教师招聘计划》;
4.部分岗位政治面貌要求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5.社会在职人员应聘的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
三、招聘程序
本次招聘包括网络报名、资格审查、心理测评、面试(教师岗需试讲)、体检和公示等环节,具体请以通知为准。
四、相关说明
1.本次招聘只接受网络报名。应聘者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聘申请表》至:ciir_rsc@163.com,投递截止日期2016年2月28日。
2.邮件标题请注明:“**大学**专业+**(姓名)+应聘*号岗位”字样。
3.应聘者应对其提供的应聘资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我校有权取消其应聘资格,由此导致的后果由应聘者自行负责。
4.招聘期间,学校将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应聘者联系,请保持通信畅通。
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有权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及报名情况等因素,调整、取消或终止个别岗位的招聘工作,并对本次招聘享有最终解释权。
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聘申请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5年12月10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教师招聘计划

岗位序号 所需专业或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 学历/职称 招聘岗位 拟授课程 应聘岗位条件 备注
1 法学 1 博士 教师 工会问题、工会组织、工会法、劳动法、工会法律服务等 法学博士 应届毕业生
2 劳动关系 1 博士 教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等 社会学博士或具备相应资格,
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专业优先
应届毕业生
3 人力资源管理 1 博士 教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绩效、招聘等)、组织行为学等 工业与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等专业,有企业人力资源从业经历者优先考虑 应届毕业生
4 财务管理、会计 2 博士 教师 职业能力考试、财务管理综合案例分析等 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有实际从业经验者优先 应届毕业生
5 工商管理 1 博士 教师 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等   应届毕业生
6 经济学 1 博士 教师 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   应届毕业生
7 行政管理 1 博士 教师 行政法、电子政务等   应届毕业生
8 劳动与社会保障 1 博士 教师 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等   应届毕业生
9 传播学、网络传播 1 博士 教师 新闻学理论、网络传播、新闻业务等 具有新闻业务实践能力者优先 应届毕业生
10 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传播 1 博士 教师 新媒体前沿技术、电视编辑、网络传播实务等 具备计算机教育背景、音视频制作、网络传播技术、融媒体技术、大数据新闻实践经验者优先 应届毕业生
11 戏剧影视文学 1 博士 教师 影视剧本写作、基础写作、中外电影史、表导演基础、艺术概论等 具备表导演实践者优先 应届毕业生
12 消防工程 1 副教授/博士 教师 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等 具备一定的建筑学专业知识 社会在职人员/
应届毕业生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 博士 教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应届毕业生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博士 教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   应届毕业生
15 体育 1 博士/硕士 教师 拓展、户外等   应届毕业生
16 英语语言学 1 博士/硕士 教师 大学英语   应届毕业生
17 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学科相关专业 4 博士/硕士

  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
(含预备党员)
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