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扬州市团市委副书记袁慧中的最新简历,是扬州市委组织部提供的。袁慧中2009年8月任维扬区西湖镇镇长助理;10个月后任维扬区团委副书记;12个月后升正科;16个月后任维扬区团委书记;26个月后任共青团扬州市委副书记。
这种按月进步的步伐,如果说她背后没有人使劲推,鬼才相信。尤其是这期间,她结婚怀孕生孩子,紧锣密鼓,到底有几个月是真正忙于工作,并有不俗业绩,这是人们急着想知道的。可是,没人告诉你,自己猜去吧。
微博爆料人“冒安林”说扬州市提拔的官员除了袁慧中,还有好几个“官二代”。江苏省委组织部对此回应说已开始调查。截止目前,出自爆料人的信息很少,简直是稀有。无疑这是一种黑洞。我们知道,袁慧中被关注,熟悉内情者一定不会少,但是他们都在沉默,不愿做“深喉”。组织部的官员避不过去,就硬着头皮说程序没问题,袁慧中“毕业三年升副处”经得起调查,属于“公正、公开、平等竞争”。
现在没人相信扬州市委组织部的话了,你让袁慧中一毕业就是副科,不到一年就是正科,这是神马逻辑。这种速度,是三年成副处的基本保证。为了“官二代”的进步,一些程序既可以删繁就简,也可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不公开,小范围暗箱操作,如果不是微博爆料,又很偶然被聚焦,哪里会出现今天的被动局面?君不见,有多少“官二代”被破格提拔?又有多少“官二代”在既定轨道上步步高升?君不见,有多少官员的简历是透明的?又有多少官员的简历经得起论证?
“官二代”世袭做官,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新华社记者伍鲲鹏认为,干部身份的“世袭”值得社会警醒,但人们更为忧心的是贫困的世袭和阶层的固化。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权力一旦被垄断,将导致社会流动阻塞等一系列后果。如果社会成员一出生就被打上鲜明的身份印记,只凭家庭背景和后台关系来决定所能获取的社会地位,那样的社会不仅将成为一潭死水,更容易产生各种分化冲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博士生袁慧中学的是生态学,她原本可以在生态学上有所建树,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她偏偏专业不对口来从政,想改变一下政治生态学。今天恭喜她,她果然改变了扬州的政治生态,那就是让官员世袭更加明朗化,让人们更加警惕。
一个理智的社会一定会对生态学博士袁慧中说,别一毕业就从政了,那是在糟蹋自己,不值得。当然,这个前提是袁慧中真的很优秀。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