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因实际工作需要,招聘科研支撑人员11名。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NO. | 岗位名称/研究方向 | 岗位人数 | 岗位职责/研究内容 | 岗位要求 |
1 | 飞行器机械结构设计 | 2 |
1、负责飞行器机械结构设计; 2、负责飞行器子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3、负责飞行器结构三维模型建立;4、负责飞行器系统关键机构设计。 |
1、熟悉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现代主流机械加工工艺; 3、熟练使用Solidworks、Proe、UG等任一种或几种制图软件; 4、有飞行器设计经验优先。 |
2 | 飞行器气动设计工程师 | 1 | 1、负责飞行器气动外形数模设计;2、负责飞行器气动分析网格划分;3、负责气动数据后处理与可视化。 |
1、熟悉飞行器操稳特性设计; 2、熟练使用三维建模设计软件(UG/Catia/ProE/Solidworks等); 3、精通复杂曲面成形; 4、熟练使用网格划分软件(ICEM/Gambit/Pointwise等); 5、熟练使用数据后处理与可视化软件(Tecplot/Ensight等)。 |
3 | 高速飞行器总体设计工程师 | 2 |
1、负责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指标分解与指标匹配分析; 2、负责飞行仿真和任务仿真与分析; 3、负责全要素数字仿真与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 4、系统集成与系统联调设计; 5、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
1、可以独立开展飞行分析和任务设计; 2、熟悉飞行总体设计; 3、熟练使用matlab-simulinkSTK等飞行仿真工具; 4、熟练matlabc++等编程工具。 |
4 | 高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工程师 | 1 |
1、负责飞行气动、动力、控制机构等控制对象建模和控制分析; 2、飞行及各子系统控制律与软件设计; 3、飞控制系统硬件(GNC、控制机构等)设计分析与指标分析; 4、飞行控制系统集成与试验调试。 |
1、熟悉弹道设计、气动力学、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2、熟练使用matlab-simulinkc++等编程工具。 |
5 | 高速飞行可视化仿真工程师 | 1 |
1、飞行弹道、姿态、环境等可视化仿真设计与实现; 2、结构响应、机构响应、温度响应、流动、燃烧等可视化仿真设计与实现; 3、动画设计与图像美化。 |
1、熟悉三维建模软件及三维仿真; 2、熟悉动画制作; 3、熟练掌握使用相关软件工具与c++等相应编程工具。 |
6 | 电子系统工程师 | 1 |
1、负责机载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地面调试/测试电子系统设计;2、负责电子系统软件设计、编制与技术跟产; 3、负责电子系统集成和联调调试;4、负责电子系统环模测试。 |
1、熟悉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熟悉元器件使用规范; 2、熟悉嵌入式软件编程; 3、熟悉labview等虚拟电子系统仿真软件;4、熟悉实时仿真系统,熟悉电子系统调试与测试。 |
7 |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工程 | 1 |
1、可压缩CFD求解器的开发; 2、可压缩流动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1、熟悉有限体积法或SIMPLE方法; 2、熟练掌握Fortran、C/C++中的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具有Linux系统下的编程能力;3、具有大规模CFD程序编程经历。 |
8 | 动力实验支撑人员 | 1 | (主要工作地点:力学所怀柔园区)1、组合动力发动机联调试验;2、组合动力发动机燃烧室联调试验。 |
1、空气动力学、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 2、具备流动或燃烧试验经验者优先; 3、工作细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较强执行力。 |
9 | 组合动力总体设计 | 1 |
1、负责飞行器一体化的组合动力总体方案设计; 2、负责组合动力发动机性能建模;3、参与组合动力发动机及燃烧室实验的数据分析。 |
1、熟悉冲压发动机原理; 2、熟悉超声速气体动力学及燃烧空气动力学; 3、熟悉C语言或Fortran语言编程; 4、具备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研究经验者优先; 5、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
总计 | 11 |
(1)硕士及以上学历、或本科毕业工作3年以上,符合岗位要求的相关专业;
(2)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与本单位职工没有血缘、亲缘关系。
三、岗位性质及待遇
岗位性质:劳务派遣(不解决北京市户口)
待遇:按照力学所有关管理规定,从优执行。
四、报名要求
1、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4月12日。
2、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申请表(见附件);
(2)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身份证和有关技能证书复印件;
(3)相关业务能力证明材料,包括论文、表彰奖励、专业技术职称等资料。
3、特别说明:
(1)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岗位-姓名-专业-毕业学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格式填写;
(2)应聘人员需按时到岗、全职参加工作;
(3)社会人员需提供离职证明。
五、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招聘邮箱,请同时将证书和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成图片一并发送,来人恕不接待。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科院力学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82543950/3974
邮箱:zhaopin@imech.ac.cn,renqifan@imech.ac.cn
网址:www.imech.ac.cn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018年科研岗位第二次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根据力学所科研工作需求,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人才。
一、招聘岗位
NO. | 招聘学科 | 研究方向 | 应聘条件 | 招聘岗位 | 岗位数量 | 备注 | 所在实验室 |
1 | 力学/材料 | 冲击动力学与新型材料力学性能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2 | 流体力学 | 湍流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3 | 流体力学 | 湍流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4 | 固体力学 | 摩擦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5 | 固体力学 | 本构关系(固体变形破坏行为与微结构关系)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固体力学本科或硕士专业,具有表界面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经验或SEM\AFM等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表征实验经验优先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6 | 固体力学 | 仿生表面防热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7 | 力学/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 | 柔性电子器件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8 | 固体力学 | 非晶材料力学理论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具有扎实固体力学基础优先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9 | 固体力学 | 固体变形机理,本构模型发展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0 | 材料学/力学测试技术 | 材料/构件测试技术与方法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1 | 固体力学 | 非常规能源开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2 | 流体力学 | 计算流体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3 | 机械工程 | 机电一体化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4 | 流体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热 | 冷却系统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5 | 流体力学 | 发动机实验系统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6 | 等离子体物理、机械、电工、热能 | 热等离子体的产生、诊断及应用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2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7 | 流体力学 | 计算流体力学、湍流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8 | 流体力学 | 计算流体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9 | 流体力学 | 高超声速技术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 | 流体力学 | 超声速内流与燃烧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2 | 具有实验研究经验优先,具有冲压或组合发动机研究经历优先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1 | 力学实验技术 | 落塔新技术研发;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22 | 空间科学 | 空间引力波探测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3 | 纳米生物光学 | 生物检测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4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空间科学) | 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5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微重力科学) | 微重力流体物理及实验技术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2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6 | 流体力学 | 微重力流体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7 | 流体力学 | 微重力流体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28 | 流体力学 | 空间实验技术与实验装置研制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29 | 生物力学 | 细胞-分子生物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30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1)微重力环境下复杂流动过程;2)空间材料科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31 | 流体力学 | 燃烧基础与微重力燃烧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 |
32 | 工程力学 | 流固土耦合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3 | 工程力学 | 水动力学与多相流体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4 | 工程力学 | 水动力学实验 | 硕士学位 | 支撑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5 | 固体力学 | 冲击动力学数值仿真及实验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6 | 工程力学 |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7 | 流体力学 | 海洋环境与海洋工程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8 | 工程力学 | 工程计算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39 | 计算力学 | 计算力学的算法研究、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以及计算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博士学位 | 支撑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0 | 工程力学 | 跨尺度流动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1 | 岩土力学 | 非常规油气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2 | 工程力学 | 热力耦合结构分析与设计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3 | 岩土力学 | 水工、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 硕士学位 | 支撑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4 | 岩土力学 | 水工、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5 | 流变学 | 油气水砂多相混合物流变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6 | 工程力学 | 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7 | 流体力学 | 水波动力学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
48 | 工程力学 | 先进制造与再制造技术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北京生源或者北京市常住户口,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本科学历者要求必须有北京市常驻户口 |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 |
49 | 工程力学/材料工程 | 真空镀膜技术 | 硕士及以上学历 | 支撑岗位 | 1 | 具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 |
50 | 流体力学 | 飞行器设计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51 | 飞行器控制 | 高速飞行控制律、制导律分析与研究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52 | 飞行器控制 | 组合动力/发动机控制研究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53 | 飞行器控制 | 系统辨识、全局优化方法研究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54 | 机械工程/发动机设计 | 冲压发动机燃烧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55 | 机械工程/发动机设计 | 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博士学位 | 科研岗位 | 1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
总计 | 58 |
1、科研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为人正派,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年龄3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非应届毕业生应具有北京户口;
4、身体健康,与本单位职工没有血缘亲缘关系。
三、岗位待遇
按照力学所有关规定执行。
四、报名要求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3月30日。
2、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岗位应聘申请表(可在附件中下载);
(2)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身份证和有关技能证书复印件;
(3)获奖证书复印件;
(4)论文、专利、专著目录及代表性论著。
3、特别说明:
(1)应聘人员需能在2018年按时到岗、全职参加工作;
(2)如为应届生,需在2018年8月底之前按时拿到学历学位证书;
(3)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岗位序号-姓名-专业-毕业学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填写;
(4)欢迎研究领域与招聘岗位相近的有识之士加盟。
五、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于2018年3月30日前邮箱投递简历(请同时发送至两个投递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研究生招聘网,请同时将证书和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成图片一并发送,来人恕不接待。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科院力学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82543950/5730
网址:www.imech.ac.cn
投递邮箱及联系人:
所在实验室 | 联络人及投递邮箱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联络人:沈老师,投递邮箱:office@lnm.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联络人:么老师,投递邮箱:lhd-zp@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
实验室联络人:徐老师,投递邮箱:NML-ZP@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联络人:孙老师,投递邮箱:lho@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联络人:武老师,投递邮箱:mam@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
实验室联络人:任老师,投递邮箱:renqifan@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杨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人力资源处
2018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