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博士生李磊等与德国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双重互相关叠加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期刊》上。
微地震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的地震学领域,例如天然地质构造分析、油气储层开发和矿山隧道等的安全监测。
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础,研究团队对波形叠加类震源定位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该工作在前期互相关叠加定位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基于相对定位和双重互相关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波形叠加类相对定位法。下图展示了四种基于互相关叠加的震源成像结果,其中子图(d)为该研究新方法的结果。
这一新方法继承了波形叠加和相对定位法的优势,既能通过波形叠加提高信噪比,适用于低信噪比事件定位;并引入主事件信息,可以有效减弱速度模型对定位的影响。此外,由于未知的震源激发时刻信息在双重互相关运算被抵消,该方法无需搜索激发时刻,能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在一套实际矿山微地震数据中,研究人员验证了这种新型微地震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该方法在实际微地震定位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为后续开发高性能微地震监测服务软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种基于互相关叠加的震源成像结果示意图(图/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