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海洋微体古生物放射虫研究获进展

时间:2017-07-06来源:中国科学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木宏的科研团队,利用近年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323航次和国内各类科考航次所获取的太平洋及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南海、菲律宾海等区域的海底沉积物样品,系统性地开展了西北太平洋高-低纬度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类学、沉积学、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层学和古海洋与古气候学研究,获得了系列成果,出版了研究专著《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放射虫》(陈木宏、张强、张兰兰、刘玲,20171-279页,图版1-85,科学出版社),并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Marine Micropaleontology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Palaeoworld 等期刊发表论文成果。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放射虫》专著是对西北太平洋沉积物中放射虫最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重点对上新世以来西北太平洋高纬度海区放射虫种类进行详细的特征描述与系统分类,记述了放射虫泡沫虫目和罩笼虫目的42 152 397 /亚种,大部分属于新记录种,建立21 个新种,对属级以上分类单元也给予定义说明,全部397个放射虫种类均附有标本照相与说明,编辑形成图版85 个。

专著还分析了现代环境中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南海和菲律宾海的放射虫生物地理特征,结合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及西边界流的发育特征,探讨海洋动力环境对不同纬度带边缘海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各边缘海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特征及其相互关联;建立了白令海上新世以来的生物地层与年代框架,讨论了该海区的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与特征事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获得一系列的科学新认识。

据悉,微体古生物学是确定地层年代和揭示古环境演变的重要手段,陈木宏曾于上世纪90年代与谭智源合作先后出版了《南海中、北部沉积物中的放射虫》(陈木宏、谭智源,19961-271页,附图版1-54,科学出版社)、《中国近海的放射虫》(谭智源、陈木宏,1999,1-404页,插图318幅,附图版1-14,科学出版社)及与其他合作者完成《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区晚第四纪的微体生物与环境》(陈木宏、蔡慧梅、涂霞等,19961-210页,海洋出版社)等专著,研究范围涵盖了西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放射虫种类,共记述3 53 238 属的600 余种,建立了一批新种,并报道了大量新记录,为我国开展海洋放射虫等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微体古生物学基础。

该项新成果从较大区域系统分析等方面填补了国际上中-高纬度微体古生物学科的研究空白与薄弱环节,揭示了高纬度海区的放射虫类群多样性与分类法,拓展了微体古生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新思路,为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和古海洋环境探讨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与科学信息,也可作为海洋生物或地质调查、微体古生物放射虫鉴定与分类的工具书。

 

海洋微体古生物放射虫研究获进展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