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大气所发布CERN紫外辐射数据集

时间:2017-05-23来源:中国科学院

科学数据如果孤立存在就毫无用途,因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AS)正积极推动与协助充分发挥数据集应用的作用,515日预出版发布了第一篇数据描述文章。该文描述了两个关于中国紫外辐射的数据集。

负责紫外辐射观测网络总体设计的中科院大气所大气分中心研究员王跃思说:“紫外辐射在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以及气候学等研究领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臭氧洞被发现之后,科学界对紫外辐射的研究更加重视。”王跃思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分中心主任,从网络建设时就积极推动紫外辐射的联网监测与数据的共享。王跃思认为该数据共享将吸引科学界和社会力量从更广泛的用途来挖掘和分析数据,从而为公众提供成果转化和运用。

紫外辐射会导致阳光灼伤,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臭氧能够帮助过滤掉大部分有害的紫外辐射。在1982年,英国科学家Joseph Farman运用自己的观测工具和美国NASA共享的数据确认了位于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的存在。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从太空到达地球的紫外辐射与云、气溶胶、臭氧以及表面反射的相互作用。

负责CERN紫外辐射数据集质量监控的研究员胡波认为很难单独量化气溶胶、云、臭氧及水汽等因素对紫外辐射变化的贡献,通过长期监测数据结合气溶胶和云的长期观测数据将可能逐步量化不同因子对辐射长期变化的贡献。由于紫外辐射不是常规观测要素,因而外场实时测量数据较少,这种情况在中国更为突出。中国紫外辐射观测网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建成,这套原位观测的紫外辐射数据汇聚了40个野外观测站点约120人近20年的心血,弥补了我国紫外辐射监测的空间分辨率不足。

在第一个数据集里,王跃思和他的团队提供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201540个站点紫外辐射小时观测数据集。

另一个数据集则更加全面,包含了724站的紫外辐射的日累计重构值,该数据集通过共享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要素,通过全天候紫外辐射估算公式结合混合模型的计算获得,其时间范围为1961-2014年。

这篇文章以及AAS将来要陆续发布的数据描述文章,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审稿人对数据的完整性、用途和可访问性都进行了审查。所有数据描述文章都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形式出版,数据也是完全免费下载(下载网址:(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332)。

“长期观测数据几乎是所有研究的支柱。从2016年起,AAS就鼓励作者尽可能将数据存储在可免费下载的公共数据库,并在文章中正确引用这些数据。”AAS主编朱江希望期刊能够为数据抢救(如2016年发表的澳大利亚数据抢救计划)、存储、共享作更大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发表数据描述文章,使大气和物理海洋数据可追溯、可引用,并且能够给搜集、校验、存储数据的科学家以充分的认可。”

论文信息:Liu, H., and Coauthors, 2017: Two ultraviolet radiation datasets that cover China. Adv. Atmos. Sci., 34(7), 000--000, doi: 10.1007/s00376-017-6293-1.

    论文链接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紫外辐射观测站点分布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