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成都生物所在双团棘蛙属进化与生态研究中获进展

时间:2017-01-03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自共同祖先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会导致形态、生理及行为等出现分化。而在支系分化中生态位的作用是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因此,厘清尚有争议生物类群的分类疑团是后续进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石,而揭示生态位保守性与分化在支系分化中的重要性有助于理解物种形成过程。

    双团棘蛙属(Gynandropaa)是两栖动物棘蛙亚科中的代表类群。属内各物种的形态相似,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化与保育研究团组博士生黄燕在研究员江建平和胡军华的指导下,整合形态、分子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解析了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物种鉴别特征及地理分布。结果表明双团棘蛙属地理分布清晰的3大支系分别代表Gynandropaa yunnanensisG. phrynoidesG. sichuanensis三个有效种。主要分类变动包括:(i) G. yunnanensis 为有效种,中文名为云南棘蛙,而G. bourretiG. yunnanensis的亚种;(ii)恢复G. phrynoides为有效种,中文名为“双团棘胸蛙”;(iii) G. liuiG. sichuanensis的次级同物异名。此外,由于该属模式种G. yunnanensis的模式标本丢失,该研究重新指定了新模。研究成果以Integrative taxonomy helps to reveal the mask of the genus Gynandropaa (Amphibia: Anura: Dicroglossidae) 为题发表于Integrative Zoology

在前期基础上,进化与保育研究团组胡军华等整合地理空间(G-space)的分布模拟和环境空间(E-space)的生态位保守性检验解答了支系隔离后生态位的分化程度对物种形成过程的影响等科学问题。研究发现各支系间并无显著的生态位分化,而在环境空间显示出生态位保守性特征。该研究阐明如何检验支系分化中的生态位保守性能为深入理解物种形成过程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后续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研究成果以Niche conservatism in Gynandropaa frogs on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为题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及四川省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1 2

 

双团棘蛙属系统进化关系(整合ND2(a) 12S, 16S rRNA联合序列(b)构建的贝叶斯树)

 

重新指定的双团棘蛙属模式种G. yunnanensis新模及新配模(新模背面(a) &腹面(b) ; 新配模背面(c) &腹面(d) ; 新模手指婚刺(e) ;雌性新副模手部的婚刺(f)) 

 

地理空间 vs. 环境空间的双团棘蛙属支系分布格局 

 

双团棘蛙属“支系对”在环境空间的生态位保守性检验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