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成都正日益成为外国人才心中的筑梦之地、美好家园

时间:2017-09-29来源:成都日报

“有一首老歌唱的是,当我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成都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 德国专家乌为·克拉姆布洛克斯对成都这句充满诗意的赞美,道出了与会外国专家的心声——这是9月22日成都市第三届“金沙友谊奖”授予暨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一个充满温情的场景,在会上,包括乌为·克拉姆布洛克斯在内的9位外国专家获评了由成都市政府授予的“金沙友谊奖”。

至此,由市外专局组织开展的“金沙友谊奖”评选已经历经三届,共计20名外国专家获此称号。而这仅是市外专局以新人才观为引领,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制度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市外国专家归口管理部门,市外专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可谓“亮点”纷呈,不仅从创新模式、改革制度上“破局”,更是从招才引智、留才用才上“出招”,迎来了“亮眼”的外国人才数据——截至目前,在蓉持证工作外籍人才达0.6万人。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是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具体体现。昨日,为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成都产业新政50条”“成都人才新政12条”落地落实,市人社局聚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外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正式发布了《引进培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办法》《鼓励引进外国人才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系列“引进、培育、留用”人才新政策,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聚集各类人才来蓉创新创业,将成都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创新 改革

试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全国首创外国人来蓉工作“一窗式”办理模式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及工作部署,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城市,成都从2016年11月1日起全面实现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与“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的两证整合,并正式启用《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这意味着,原来“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将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这将为外国人来华工作提供哪些便利呢?据市外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证件管理方面,试点后原《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实行电子化在线打印。原《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可以实现一人一码、终身不变,动态管理记录在华工作管理、服务、信用记录等情况。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从制度设计层面整合和统一了在华工作外国人审批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试点通过从审批系统、许可资质、材料要求、证书样式等方面对原专家和就业两套独立运行的体系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统一、高效的审批管理体系。

同时,市外专局还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打造全国首创的外国人来蓉工作“一窗式”办理模式,将原来办理来华工作许可、邀请函电及居停留手续的事项整合到一个窗口受理,实现跨部门、多领域的全方位整合。用人单位只需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外国人来蓉工作全流程申报审批,大幅度提升了服务效率,为外籍人才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据了解,2016年度,市外专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行政审批窗口共办理业务6736件。同时根据“外国人就业网上申报系统”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蓉持证工作外国人共计3023人,其中长期在蓉工作(半年以上)外国专家1111名。

招才引智

设立了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加大吸引和留置优秀外国留学生力度

今年9月8日,成都市海外人才工作站(加拿大站)签约暨授牌仪式举行,成都市与加拿大国家人才服务中心签署了《成都市海外人才工作站(加拿大站)共建协议书》,这标志着成都市海外人才工作站(加拿大站)正式成立。据了解,该工作站将设立在加拿大多伦多,这也是我市继在美国、德国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之后设立的第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据市外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外人才工作站将打造成都市对外综合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引进需求、创新创业资源、政策信息等,实现对成都人才发展环境的常态化宣传,促进海外人才全面、深入了解成都。同时,紧紧围绕成都产业布局,加强对接引进海外重点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畅通国内外产业链对接渠道,促进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成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此外,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服务工作,推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成都创新创业,推动海外人才引进服务前移,实现国内人才需求与国外人才供给之间有效对接。同时,还将协助成都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赴海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开展所在国家人才资源状况调查等服务。

据了解,在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之外,我市还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4个,评选产生了57个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2个。

为加大吸引和留置优秀外国留学生力度,市外专局多措并举。具体而言,面向全球吸引优秀青年来蓉留学,优化留学人员结构;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工作限制,允许在中国境内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优秀毕业生直接在蓉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外国文教专家评测系统及外籍语言教师职业培训(TEFL in CHINA)及外国专家文教测评合格证明。目前,已经协助我市2家培训机构获批TEFL in CHINA授权培训资质,成都也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首个获得外国文教专家测评系统及外籍语言教师职业培训推广授权资质的城市。

促进交流

积极组织四场创交会子活动

推动国内外人才跨地域交流合作

为强化合作,推动国内外人才跨地域交流向纵深发展,市外专局充分借助“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这一国际化平台,积极组织了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中英创新与创业大赛、中意创新与创业大赛、外籍人才招聘会四场子活动。

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

立足成都产业发展基础,邀请美国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及各领域各行业专家,共同推动美国优质高新技术资源加速流入成都。中美双方围绕中美投资机遇与合作需求等开展了主旨演讲和专题研讨,在重点方向国际合作模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17个美国优质项目进行了项目路演,部分获奖项目被纳入“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整体项目,引起了成都本地投资企业的重点关注。

中英创新与创业大赛

由中英创新创业大赛预选赛和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机遇研讨会两个活动组成,通过衔接英国科技创新资源及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中英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与交流。13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评选出的5个优胜项目将参加在伦敦举行的“中英科技创新节”中英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围绕中英科技交流合作与青年创新创业机遇等开展了深入讨论,推动中英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经验交流分享。

中意创新与创业大赛

以“中意联动、共创共赢”为主题,专注医疗与健康、文化与创意和智能制造领域,推动中意优秀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成都产业资源。30个创业团队现场进行了项目路演和对接活动,评选出新技术涂料项目、肿瘤学和细胞遗传学产品、儿童互动运动平台项目等多个项目晋级中意创新与创业大赛决赛。

外籍人才招聘会

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主题,邀请了CCTV、海南航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英孚教育等40家中外知名企业和高校院所,发布企业管理、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等多领域职位500余个,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300余名外籍人才前来应聘,为来华外籍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搭建了面对面的交流对接平台。

系列新政专访

市人社局解读系列新政亮点特色——

以新人才观为引领 落地落实“成都人才新政”

9月28日,市人社局聚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外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正式发布了《引进培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办法》《鼓励引进外国人才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系列“引进、培育、留用”人才新政策,包括技能人才落户、发放安家补贴、外国人才许可便利等备受关注的内容。对于系列政策的亮点特色,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这次我们出台的三个《实施办法》,既对现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进行系统集成和体系化完善,更重要的是对‘成都产业新政50条’‘成都人才新政12条’的具体细化和落地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坚持了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引领。运用全球视野,突出“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地配置人才资源;强化不唯身份、不唯资历、重业绩、重能力、重贡献的人才引进、培育、留用导向。

坚持了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方向。紧扣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聚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外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用、培育、留用”。在技能人才方面,更加突出壮大技能人才规模、提高技能人才质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在外国人才方面,更加突出“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引才理念,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切实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更加突出急需紧缺人才、高端人才的引育留和为人才服好务。

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保障用人主体自主权,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引育、留用各类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政府相关部门则更加注重发挥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营造人才环境等作用,不干涉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活动。

坚持了政策措施能够落地落实。文件对经费保障、监督管理、经办流程,以及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详细说明,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他们眼里的成都

多年留蓉 成都已是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成都情即是故乡情——这无疑是成都市第三届“金沙友谊奖”授予暨外国专家座谈会与会外国专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常年在蓉生活工作,成都已然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不少外国专家甚至会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在他们对成都的寄语中,传达出的是对这座城市的一片深情厚谊。

关国兴(Chaphiporn Kiatkachatharn)

【名片】来自泰国,行政管理学学士,成都大学泰国交流中心主任

【寄语】我来蓉已经11年了,成都已经是我的故乡。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些年来看到成都的飞速发展更是让我坚信了这点。在成都我主要是推动泰国的大学与成都的大学交流合作,协助成都大学开设了四川高校首个泰语专业,开启学生集体赴泰实习的先河,一力促成泰国清迈大学和成都大学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从教育领域合作起步,我们将致力于推动与成都的合作延伸到贸易、中医、农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以中医为例,我了解到一些中医药在泰国医院产生了很好的疗效。为此,我们将制定合作的5年方案,促进与成都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约翰·马什(John Marsh)

【名片】来自英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英方院长

【寄语】我去过很多国家,从事过不同的工作,我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也希望能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我在成都主要从事公共机构教育工作,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英方院长。2011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就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联合项目,为学生提供科研的顶尖教育。2013年就有第一批250名电子科大的学生参与到了联合项目,并在很多大赛中获奖,现在更在全球名校追求更顶尖的学位。接下来我们双方合作的联合项目,还将支持企业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并在未来建立联合研究院。

乌为·克拉姆布洛克斯(Uwe Krambrockers)

【名片】来自德国,英语文学硕士、中世纪和现代历史硕士、非洲研究硕士,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德语组教学督导

【寄语】有一首老歌的歌词是——当我在这里,这里就是故乡。在我看来,故乡就是灵魂得到安放的地方。我到过很多国家,去过很多城市,成都能让我灵魂能够安定下来。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城市,有着有非常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一座非常友好包容的城市,从第一天起就让我感觉到从内心深处融入了这座城市。现在我在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担任德语外教,在这里同事和学生都成为了我的朋友,目前我正在编写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德语听力教材。

赖恩·威廉·斯特拉格内尔(Ryan William Strugnell)

【名片】来自新西兰,运输工程硕士,成都石室中学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中心学术校长、理科带头人、数学教师

【寄语】我来成都7年了,现在成都市石室中学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中心担任教师,但在这里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刚来成都时我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友好和包容,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同事,都给予很多关心和照顾。我在很多国家从事过教育,最鲜明的感受是成都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我也特别为他们骄傲。现在我的很多学生都到了牛津、剑桥、伯克利等世界知名大学,相信他们学成归来会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对城市、国家的发展有更多的担当。这是我们教育项目的成功,是整个学校通力合作的结果。

阿姆吉德·穆罕默德(Amjid Mohammed)

【名片】来自英国,医学博士,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特聘急救专家

【寄语】我与成都的第一次接触是2008年作为英国医疗队的一员,赶赴都江堰参加汶川大地震的震后救援。之后我又多次在成都开展专业急救人员培训工作,推广普及创伤急救新技术,完善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成都是一座很舒服的城市,气候特别宜人,这么多年下来,这里早已是我的故乡。现在我很高兴能成为成都和英国医学交流的桥梁,把我医学急救的经验分享到成都,把在成都学到的东西带回英国实践。

葛大卫(Jérême David Guirsch)

【名片】来自法国,微电子和机器人自动化硕士,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副厂长

【寄语】我在不同国家居住过,先后在阿根廷、西班牙、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从事过工业领域工作,2015年来到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任副厂长,成都给我的感觉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城市,这里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工作非常舒适愉快,我的家庭也非常享受在成都的生活。同时,与成都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成都的制造产业发展很快,神龙汽车成都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生产,我们将紧跟成都发展脚步,推动更多的汽车制造。

佩德罗(Pedro Antonio Valdes Sosa)

【名片】来自古巴,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荣获“国家友谊奖”,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

【寄语】我是1990年第一次来中国,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可以说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到成都已经一年半了,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职并从事科研,现在我们科研实验室已经有30名成员,主要开展生物工程信息学预防疾病方面的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在成都实现从基础实验转化到公共卫生应用,让全世界了解到在成都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期待与中国学生一起让世界更加美好。

杰森·奥尔顿·罗根(Jason Alton Logan)

【名片】来自美国,博士,江苏康瑞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医疗门诊部外籍医生

【寄语】我第一次来成都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参加救援,现在我和妻子来这里都快9年了,成都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们非常喜欢成都的生活。现在我的两个小孩都在芳草小学读书,他们的四川话说得非常好。我和妻子都是在一家叫环球医生的门诊医院做全科医生,同时也在华西医院做医学英语培训,很感谢成都能给我们这个发展机会,我希望可以一直在成都工作、生活下去。

范淼(AJAYI OLUWAFEMI SAMUEL)

【名片】来自尼日利亚,硕士,费诺维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

【寄语】虽然我来成都只有1年的时间,但是成都已经是我的家乡。这里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非常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里工作或生活都非常舒适愉快。我们的公司是一家能源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公司,主要从事能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力开发研究与技术咨询等。成都城市发展很快,与成都合作、在成都发展让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阿兹木娃·巴提库(Azimowa Bahtigul)

【名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学术交流

【寄语】我来成都7年了,成都的文化、美食和美景一直以来深深的吸引着我。很荣幸我能代表我们国家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做学术交流,我认为两国之间在很多科研项目上都可以展开合作。成都的生物实验室有非常完备的设备设施和前沿的研究方向,能够与这里的同事一起参与相关领域研究是非常棒的事情。

佳璧(Gabriele Bracchi)

【名片】来自意大利,硕士,成都喜鹊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设计师

【寄语】虽然我才来成都6个月的时间,但是却特别喜欢这座城市。这里有着和舒适的城市氛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惬意。这也是座充满时尚元素的城市,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在这里工作,客户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我也非常喜欢跟客户交流,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更多东西,进而让我设计出更多人喜欢的作品。

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Marie Sanchez)

【名片】来自美国,大学本科,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西南区域市场主管

【寄语】成都为这里生活的人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两年我一直生活在成都,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说,成都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在成都,我们的机构一直积极地与大学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专注外向型发展,希望能长期与成都合作下去,因为,合作改变世界。(白晓)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