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大气所揭示东亚冬季风和南海-西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耦合季节内

时间:2016-10-11来源:中国科学院

季节内变化是南海-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分量。有证据显示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海表面温度和大气季节内变化相耦合。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夏季,对冬季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内变化的研究较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教授吴仁广的分析表明,南海地区冬季海表面温度变化在10-30天时段有一个谱峰,并且海表面温度的季节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密切相联系。弱的东亚冬季风之前南海和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为冷海温,而其后则为暖海温。

他的研究揭示出南海地区海温、表面风和潜热通量异常呈现出耦合的向南转播。此向南转播归之于冬季盛行北风背景下风-蒸发-海温机制。海温引起的风速异常在海温异常的北侧较大,从而潜热通量异常也在北侧较大。这导致海温异常的向南移动,随之风和潜热通量异常也相应南移。大气环流和降水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作用,使得径向风异常能加强。

他的分析说明表面潜热通量是南海和黄海地区海表面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太阳短波辐射对南海地区海表面温度的变化有辅助作用,但对黄海地区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起负作用。风引起的阿克曼平流对黄海地区海表面温度变化可能有贡献。

论文信息:Wu, R., 2016: Couple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western North Pacific SST in boreal winter. Climate Dynamics, 47(7), 2039-2057, doi: 10.1007/s00382-015-2949-7.

 

图:通过对标准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回归得到的从16天前到16天后沿107.5°-120°E的海表面温度(C,阴影)和10 m (m/s, 标度在图下方)(a), 10 m风速 (间隔0.3 m/s)(b), 和表面潜热通量 (间隔10 W/m2)(c)东亚冬季风指数定义为 10°-25°N 105°-135°E 区域平均的10 m经向风。(d)南海地区10-30天季节内变化耦合南传的示意图。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