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人才引进需走出四大误区

时间:2016-06-0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年来,不少地方搭平台、出政策、给扶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成效显著。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攀高结贵”问题。表现为一味追求高大上,无闪亮标签的不引,非耀眼光环的不谈。不可否认,大专家、大教授等高端人才含金量高,但也不能罔顾人才作用发挥的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否则,即便博了眼球,效果却未必好。不同的资源禀赋、体制机制、产业集聚等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笔者以为,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科技进步,就人才引进而言,恐怕还是适用的、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墙里墙外”问题。表现在政策扶持上,对外来人才极尽优待之能事,对本土人才却不甚关注。采取种种措施,甚至是“非常规”手段,吸引招徕人才,无疑具有战略及现实意义。但具体到一个地区,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时,务必推敲、斟酌。道理很简单,同样的人干同样的事,享受的政策、待遇却不一样,恐怕会给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印象,制度设计也欠公平。

三是“越俎代庖”问题。为了集聚人才,不少地方政府不仅舍得下“血本”,还习惯于当“主角”,事必躬亲。不可否认,在引才初期,政府主导主推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在点上实现快速突破,形成效率优势和示范效应,但过多包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新常态下,政府在人才引进中的角色应由“推动者”向“服务员”转变,缺位不行,越位亦不妥。应逐步把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到“动力源”的开发和维护上,通过搭舞台、定政策等,切实发挥好引才单位主体作用。

四是“曲终人散”问题。时下,不少地方政府都把人才项目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不单是市级层面有,许多县级层面也有,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评选机制的简单化、片面化,导致有些人才计划、人才项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引才主体为了申报项目而生拉硬引,即便申报成功了,也很难长期合作;有的专家入选多地人才项目,时间、精力上难以兼顾,合作有名无实;有的局限于某个项目或产品的研发攻关,项目结束,“联姻”也就终止了,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等等。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走出单纯追求人才数量的误区,还要在评价的科学化上下功夫,切实把好甄别关、评定关。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委组织部)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