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文艺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国际学术会议举办

时间:2022-11-30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艺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国际学术会议举办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高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第13届年会(2022)暨“文艺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国际学术会议日前举办。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叙利亚、塞尔维亚、瑞典、巴西等国家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文艺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展开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主持论坛开幕式、闭幕式和主论坛讨论。

  主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围绕提升文艺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传播这一主题,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实践经验出发阐述观点。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安乐哲阐述了儒学世界观中的整体性问题,进而阐述了“礼”在社会秩序、伦理中的整体性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结合自己的雕塑创作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总结了“脸、心、魂”的概念,认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通过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文化载体进行传播,探索出一条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批驳了“中国威胁论”,认为这是西方中心主义视野下的双重道德,进而提出创造中西方“对话”的机会是破题的关键。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国民教育部原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引用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的语言六要素理论,阐释了汉字的诗性功能。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提出,应用艺术的形式传播中国价值观,将中国变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进行艺术化表达,为当代中国价值观走向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外文出版社英籍高级改稿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理念要更好地为世界所接纳,需提高讲述的能力,尤其要发挥中国电影的独特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洪忠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组织6个团队全程跟踪乌克兰危机在互联网的博弈情况得出结论,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传播新特征。

  美国资深媒体人、纪录片导演方家麟从指导“看中国”项目的实践入手,探讨了青年跨文化纪录片共创能否促进理解的话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认为,要将自然化机制和普遍化机制结合,更好地把握传播规律。

  当日大会的四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不同的主题,于线上同步召开。

  平行论坛一以“中华文化的天下情怀”为主题展开讨论,从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影像表达与国家传播策略等宏观角度着眼,结合“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传播实践,探讨了在微观层面,中华文化的强大感染力应如何被发扬和传播。平行论坛二以“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为主题展开研讨,探索了中国文化在web3.0时代应如何通过影像手段完成跨文化传播,在创新和实践中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平行论坛三结合“中国文艺于国家形象构建”主题,从早期中外动画电影交流史、国家庆典的艺术表达、现实题材电视剧出海等具体艺术实践出发,讨论中国文艺对于国家形象构建的现实意义。平行论坛四以“当代中国文化的生成经验”为主题,探讨了中国当代电影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应对策略、艺术与科学融合背景下中国工业设计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体现了学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向云驹在总结中指出,身处变动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话题、命题、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拿出方案。(完)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