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江苏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三个“第一”重要论断

时间:2018-03-12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7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且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对于江苏来说,多年来正是通过发掘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江苏该如何继续利用好“第一资源”,让人才驱动创新跑出“加速度”?这两天,江苏的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关键是形成人才扎根发展好机制

3月1日起,40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南京;外地应届毕业生来宁面试,可领一次性1000元补贴……今年以来,南京出台一系列吸引大学生到南京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社会引发较大反响。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说明南京非常希望、非常渴求更多的大学生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来南京扎根、创业、居住。”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说,除了出台政策,南京还在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能不能留住人、能不能让人才扎下根,要看能不能给他们提供成长空间。在人才政策中,不能单纯只看到优惠政策。如果在吸引人才上就是引入政策打擂台,那是没有出路的。你比我多一点优惠,我再比你多一点,是不是好呢?关键在于形成人才扎根发展机制,给人才更多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事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和机会。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除了注重存量的盘活和改革,也十分重视增量,以国际视野配置国际人力资源。”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国际人才市场上更容易找到学校需要的人才。国内市场人才相对数量有限,也很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苏大从2007年后开始大规模引进人才,已形成“大师+团队”的模式,现有190多位国家级人才,团队加起来有上千人,七成以上人才从海外引进。“近两年,我们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院人才。”熊思东介绍,苏大对师资队伍中海外教师的占比有明确规定,学校还在海外院校建设联合中心,设置联合课题,在互相了解中吸引更多海外人才。

以创新创业的贡献确定人才待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时表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认为,这对科研人员将是很大的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让科研人员拥有科研成果的处置权,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进行成果转化。

“国家和江苏已出台不少政策,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入创新创业大军,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高校和人才的评价体系需要更加多元化。”乔旭说,高校对人才的激励,也许其他方面的激励超过创新创业的激励。各种人才计划给了人才不少“帽子”,有了帽子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相对于创业可能遇到的风险,人才当然更看重“帽子”。又比如,在“双一流”高校遴选中,如果把创新创业、与企业融通创新作为重要的加分项,高校就一定会有积极性。

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让人才向企业集聚,才能真正让人才驱动创新跑出“加速度”。要让大量集中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与企业融通创新,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优秀大学生都希望、都愿意去企业,特别是去中小企业工作创新创业。乔旭建议,设立“优秀大学生工程师计划”,在政府的支持下鼓励大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并在税收、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企业也要对参与创新的大学生给予股权激励,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高校国内本土人才一般都缺少头衔,在人才项目申报、职称晋级方面都没有绿色通道,工资待遇、实验室条件配备也远低于海外引进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内人才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副校长施卫东建议,高校对本土人才也实施年薪制,根据业绩和贡献决定工资待遇,促进国内、国外人才公平竞争。

跨界融合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当前,信息化时代正在转向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急速变化。对于人才的“生产者”——高校来说,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认为,新时代需要能力强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强调多学科、多种技能的融合。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从现在的知识教育、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思考力、创新力等方向为主。

近两年,中国大学教学改革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是建立面向全国的在线开放课程,第一批49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上线,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可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必将促进高校课程模式的变革。二是强化新工科建设。“所谓‘新工科’,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多学科交叉、校企结合、跨界整合、研教融合等特点。未来将在一个教学平台上,由大学教授、工程管理人员、创新性团队、多学科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施大宁说。

建设新工科,江苏高校已起步。两会期间,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成立两个体现综合性、多学科、实践性强特点的“长空学院”。“今年4月起,我们准备花一年时间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理念,破除专业壁垒和行业分类限制,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以及校企跨界融合,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施大宁表示,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教学团队,集成艺术、计算机、机械、信息等多个专业教师,师生比达1比3,整个人才培养完全是开放性的。这方面,国内高校还有很多路要走。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