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山科大发挥“新生代”力量为科研筑基

时间:2018-02-27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治安之本,惟在用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可以说“得青年者得未来”。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学院把人才工作作为学院的头号工程,不断完善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强化科研队伍梯队建设,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创建人才“硅谷”,积聚强势的“新生代”力量。

  黄冬梅是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学院的一名青年女教师,2014年博士毕业,历经3载艰辛申报,于2017年暑假收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批立项的通知。

  在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学院,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标志之一的科技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2017年,学院共有专职教师95名,获批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青年基金项目8项,面上项目7项,合计经费达610万元,约占学校获批总项数的1/4。至此,学院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超过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2,这个数字在全国同类学院中位居前列。

  矿业工程是学校的老牌学院,其源头可追溯至1951年。具有光荣传统的矿业学院经历着新中国发展的曲折和坎坷、繁荣与辉煌,在不懈奋斗、茁壮成长的过程中,走过了66年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不断创造着可圈可点的新成绩,积淀出更加浑厚的科研基础,储备下强势腾飞的新生力量。

  以宋振骐、沈光寒、李白英、宋扬、蒋国安、史国华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师,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发扬不怕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一度形成采矿界科研和学术的高峰。矿业学院人站在新的起点上砥砺传承,不断把传统学院、传统学科做大做强。目前,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点,拥有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培育)和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矿业工程学科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建设学科”。更加可喜的是,学院45岁以下的专职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赵同彬、陈绍杰、陈连军、周刚、王刚、文志杰等一大批青年老师正在茁壮成长为中坚力量,学院发展显示出强大的后劲。

  多年的快速发展,让学院深深体会到科研传承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性。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近年来,学院统筹谋划,全面布局,积极探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规律,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应对举措。每年临近暑假,学院便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动员大家利用假期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素材;10月份,由各系科研主任统计并上报有资格申报基金人员的信息,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及时公布跟踪国家基金委的最新消息,指导老师们积极申报。

  上下传承与互相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团队风气引导着大家奔赴共同的目标。刚刚博士毕业的黄冬梅就赶上了学院组织的一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鏖战半月有余,完成了基金本子的初稿,接下来便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

  黄冬梅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申报基金算是“新娘上轿”头一回,结果其申报项目落选了;第二年,黄冬梅从头开始,针对基金委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正和完善申报项目。这一年,学院先后举办了各种基金项目的“动员会”“经验交流会”,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指导、写稿、审稿,黄冬梅次次不缺场,收获颇丰,写出了内容更为丰富细致、成果也更为突出的申报书,尽管这次仍然没有成功,但黄冬梅却由此积累了经验;2017年继续申报,终于成功。黄冬梅坦承,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得益于自己处在一个优秀的集体、团结的团队,也就是时下大家说的“圈子”,什么样的“圈子”,孕育什么样的文化,当然,也就出什么样的成果。

  在这种“圈子文化”的影响下,矿业学院科研成果屡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就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2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圈子文化”形成了赶帮比超的学术氛围,促进了青年教师群体的崛起。青年教师黄万朋家上有老,下有小,女儿才两岁,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结题当年,又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教师赵同彬、周刚、陈绍杰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均达到3项;陈绍杰还获有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周刚、胡相明获批山东省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项目;青年教师刘学生获201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而此奖全国仅有11个名额。

  “圈子文化”不能依靠自然形成,学院懂得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为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钻研学术,学院先后制定了《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管理与考评奖励办法》《纵向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学科创新团队管理与考评奖励办法》《学术活动管理及资助办法》《学术活动日管理办法》《高水平论文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及时更新了2012年至今学院老师主持的纵向基金项目、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授权的发明专利及出版的专著等科研成果,建立了网上数据库,形成了新时代下的科研管理制度。在这些科研制度的驱动下,学院组建了8个青年教师科研管理团队,形成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矿井灾害预防与控制、矿山煤岩体安全监测及装备、煤炭清洁利用、数字矿山与信息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每双周举办一次“学术活动日”,已连续举办了14期,不定期组织“矿业与安全学科建设高层系列报告”,邀请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科研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学术大家作学术专题报告;及时公布老师们发表的SCI论文,定期分析ESI学科排名的信息,鼓励教师相互学习,为矿业工程学科尽快进入工程学前1%做准备。与此同时,随着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院、系两级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学院成立了科研研究专门工作组,组建了“科研交流—矿业学院”“矿业与安全青年论坛”QQ群、系部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和院系两级科研管理的高效组合优势,科研制度日趋完善。

  “走出去、请进来,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先后与日本九州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走访调研煤炭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30余次,举办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俄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山学术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8次;参加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达40余次;邀请国际著名岩石力学专家、欧洲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Ove Stephenson教授,亚洲岩石力学学会主席Chung-In LEE教授,国际岩石力学教育委员会主席Marek Kwasniewski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HaniS.Mitri教授,法国国家环境与工业安全研究中心MarwanAlheib教授,挪威工程技术科学院李春林院士以及钱七虎院士、何满潮院士、顾大钊院士、袁亮院士等著名专家来校交流和作报告达20余次;与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临沂市非煤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山东省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矿山空区治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矿业安全与环境防治”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矿业工程山东省一流学科、采矿工程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等。

  学院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在学院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坚持选送周刚、张培森、陈绍杰、王刚、文志杰、苗德俊、孙文斌、李青海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等国访问学习,进修提高,为学院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山东科技大学)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