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地缘区位、教师教育、人文社会研究、科研平台和图书出版等五大优势,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和机构,倡导共建以“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和“图书档案出版联盟”为载体的“三位一体”丝路教育人文交流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人文合作态势,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教育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地缘区位优势,组建丝路教育人文交流“朋友圈”。学校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地缘及人文资源优势,结合办学特色,倡导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教师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图书档案出版以及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进合作办学、人才联合培养、师资培训与研修访学、合作研究、中国文化和汉语国际推广等工作,组建相关联盟,构筑丝路教育人文交流共同体。学校已经与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以及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塔什干国立师范大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等20余所丝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和机构签署了共建联盟协议。学校将继续扩大合作高校范围,力争使联盟覆盖丝绸之路沿线所有国家。
——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构筑丝路教师教育共同体。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外承担教师教育功能的高校,牵头共建“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搭建教师教育合作平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合作,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校际合作,共建共享教师教育资源,开展教师教育合作研究,推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教师教育人才,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教育互联互通。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构筑丝路人文社会研究共同体。以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及其团队所著的《河山集》、民族学专家周伟洲教授及其团队编纂的《丝绸之路大辞典》为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对丝路的历史地理环境、商品交流、沿线国家、文化传播等方面研究,在学界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经过数十年的积淀与发展,学校在教师教育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一带一路”研究、丝绸之路国别与区域研究、边疆安全与稳定、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文化资源开发、文物保护问题、西北国土资源等的对策研究与资政服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产出了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先后出版“一带一路”相关著作1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近600篇,向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机关等提供相关咨询报告数十部,承担“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150余项,100余项成果获得教育部和陕西省表彰奖励。2016年学校启动聚焦“一带一路”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的《丝绸之路通鉴》编纂工程,目前第一辑丛书10部著作已经面世。学校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和机构的深度合作交流,牵头共建“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着力与成员单位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体育艺术及文化交流、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构筑丝路人文社会研究共同体,提高联盟成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推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
——发挥图书出版及体育艺术学科优势,构筑丝路人文交流共同体。一是学校出版总社积极拓展与丝路沿线机构的合作,搭建平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先后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高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以及国内兄弟单位合作建立“一带一路”人文教育出版翻译基地、“一带一路”小语种翻译基地和丝绸之路俄语出版翻译基地,与莫斯科俄语出版社签订了合作互译出版协议,与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依大学出版社合作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伊朗分社。学校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翻译中国优秀书籍传播中国文化。二是学校依托华文教育基地和“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吸引了千余名海外汉学家和海外华文教师传播推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三是发挥体育艺术学科优势,积极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开展体育艺术文化交流。学校正在积极筹备“2019丝绸之路高校体育艺术节暨体育艺术教育国际论坛”,并将以此为契机推进体育艺术文化交流常态化。
——发挥科研平台优势,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智库合作交流。陕西师范大学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打造高水平、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形成了整体水平较高、研究基础雄厚的智库群。已建成1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政策与理论研究重点基地、10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其中,西北历史环境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四家机构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学校还将进一步整合“一带一路”研究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以期聚集研究优势,产出更多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搭建对话沟通平台,增进合作共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差异性很大,为促进各国高校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陕西师范大学致力于搭建“平等、活跃、务实、高效”的对话沟通平台,增进互信,扩大共识,促成合作。2017年11月4日,学校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成立大会暨教育与人文交流国际高端论坛。来自丝路沿线的国内外70余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和驻华使领馆代表出席活动。嘉宾们围绕所关心的联盟建设与发展、校际合作、教师教育改革、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图书出版合作、体育艺术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发布了《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西安共识》。这一共识成为联盟单位开展双边及多边交流与合作的基本遵循。为进一步加强对话沟通,作为丝路三个联盟的秘书处单位,学校大力发挥倡导者作用,将于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举办“丝绸之路教师教育国际论坛”“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国际论坛”“丝绸之路高校体育艺术节暨体育艺术教育国际论坛”,竭力建设好丝路教育人文交流共同体,竭力推动丝路沿线国家教育人文交流,竭力传播中华文化,努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