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利用理论武装思想,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通过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加强了广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认识。专门聘请梁昌洪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科学精神与方法》课程,通过老一辈西电人的言传身教,为广大青年学子做出表率。该课程2016年度选课院校26所,涉及选课人数1879人;2017年度选课院校88所,涉及选课人数6724人。
——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师队伍中实施思想政治课程集体备课会制度,以及专题研讨的“专题式教学”。同时使用“微助教”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思政课学习,提升思政课堂授课实效性。用新的技术手段保障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夏永林教授创办微信公众号“老夏说课”
同时,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对骨干教师、新进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培训以及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理论水平、道德水平、思想水平,特别是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水平。坚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思想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突出师德建设,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突出党建责任,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保证。在教材选用方面,坚持教材指导思想及政治导向正确,杜绝具有错误思想观点和倾向的教材进入校园。专门制定《本科教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完善引进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和审读制度,严格规范教材的使用范围。
——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从教学实验仪器、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场所等方面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目前,学校共有实验课程330门,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数约占总数的87%以上,据统计近三年全校年均实验约370万人时。学校出台了《关于启动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实验室工作条例》《“学科竞赛教育实训基地”运行及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文件,规定基本要求、规范经费使用、明晰管理范围、明确激励措施,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了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通过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验室资源整合力度。除各类专项投入外,学校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实验室建设。
——努力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完成信远“金色长廊”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工作。“金色长廊”在题材选择的主题上,突出了“金色、红色、前程”三个方面,并通过“寄语青年、光辉思想、西电成就、党建文化、一脉相传、思政精神、西电理念、双创文化、校园文化”等9个子类约350幅画框加以展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的“实践教育教学展厅”展示学校实践育人培养改革成效
同时为展示学校实践育人培养改革成效,学校建设了“实践教育教学展厅”,凸显西电办学精神和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和成效,彰显实践教学发展历程。同时,进一步在教学楼内开展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工作,校园文化氛围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等管理规章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完善和强化督导听课和领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保证上课过程中的教授内容以及思想站位与学校党委的要求相一致。在督导听课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学校和学院教学专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加强课程的分类督导,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课程监督检查。在领导干部听课方面,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和各学院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实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各项教学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管理:教学秩序大检查、教授上课制度、考核方式改革、教师课堂授课规范性、毕业审核、实验实践能力达标测试、教学资料存档规范性、成绩录入时效性、学生学籍异动、选课、考试预约等。
(实习编辑:惠亮亮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