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山东师大让规划勾画学校跃升发展路线图

时间:2017-07-10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5月,山东师范大学审时度势设立发展规划处,统筹协调学校改革与发展;2014年1月,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挂靠发展规划处,紧密追踪高教研究动态前沿;2015年7月,学科建设职能并入,整合成立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强化学科建设助推学校晋位提升。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谋划,从单兵作战到整体联动,以积极作为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已经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这无疑成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加快发展大背景下学校发力上行的强力助推器。

  1、高标定位谋发展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科学编制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负责态度和积极担当。发展规划处成立之初,山东师范大学“十二五”规划编制与修订完善工作正当其时,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动员部署、修改完善、征求意见各个阶段,《山东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含各专项规划、学院规划)编制完成并印发。五年来,经过各部门、学院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与终期总结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进展良好,并为“十三五”起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充分把握学校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新目标,以科学、规范、有据为标准,立足高远、确定标位,着手谋划学校“十三五”发展重点指标与发展路径。编印大学发展规划编制系列参考资料20余万字,开展“共绘蓝图——我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征集师生意见建议400余条,召开规划编制工作专题研讨会、推进会、座谈会20余次,《山东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及10个专项规划、23个学院规划顺利完成编制并印发。全校44个机关部门与直属单位、24个教学科研单位分别与学校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确保“十三五”核心指标如期实现。

  

  “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办学定位,提出了学校发展的“一三三四”总体布局和“五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百强、部分核心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

  砥砺耕耘,初见成效。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名列第108位,比上一年度跃升了27个位次,成为2012年以来学校在该排行榜中的最高位次。连年发布的《山东师范大学年度发展报告》也见证并展示着学校的改革进步与发展成就。

  2、深化改革激活力

  2016年5月,山东省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明确提出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山东师大紧紧把握机遇,坚持以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打破瓶颈制约,以深化改革来激发学校活力与师生积极性创造性。201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经学校党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后对照山东省《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并经党委全委会2016年第13次会议审定通过。

  2015年11月9日,《山东师范大学章程》经省教育厅核准正式生效,成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基本遵循。章程阐明了学校办学的重大事项和原则,对学生、教职工的权利义务及相关问题作了规定,界定了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治理关系和运行机制等,是学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里程碑。章程生效印发后,在全校形成了学习章程、践行章程的良好氛围,以章程为总纲,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蔚然成风。

  

  近年来,一系列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得到推进和落实。

  ——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2015年10月27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山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顺利通过。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已召开校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会议17次,分别就科研业绩奖励、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学校“十三五”规划、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育学部试点改革、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岗位设置及聘用考核、各类人才和科研平台推荐工作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审议,统筹行使对学校学术事务的咨询、评定、审议和决策权,学术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不断深化内部治理体系体制改革。成立山东师范大学理事会,全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理顺学校与学院的权责利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关于明确校院两级管理权限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率先开展实质性取消行政级别探索,印发《关于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方案》,探索制定系列配套实施办法,通过改革实现松绑减负,充分激发和释放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当下,正在有序推进后勤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科学规范管理、经营、服务与保障的关系,力求推进公共资源回归教学和科研本位,促进师生有序参与学校后勤治理,构建满足师生多样性需求的现代后勤服务机制。

  

  

  ——加速释放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活力。主动打破常规、整合资源,成立9个校级科技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学院+研究院”办学模式,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加快成果产出与转化,提高社会贡献度。坚持协同、合作、共建,分别与省科学院共建工学院,与省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社科院共建4大研究院,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协同创造更多高水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逐年增加并实现了新突破。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数量同比增长53.1%。2017年最新自然指数我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位。

  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社会影响力,一系列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办法相继出台,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重点发展指标、绩效管理考核、办学绩效与贡献度评估、科研业绩奖励、教师教育改革、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等各个方面。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学校理顺机制、畅通渠道、提升活力、加快发展。

  3、优化布局提效能

  2013年,山东师大着手启动校区功能布局调整,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座谈、访谈等工作,本着最大限度弥补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山东师范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调研方案》《山东师范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相继出台,明确千佛山校区、长清湖校区学院设置和功能定位。基于更好实现各学院办学资源向新校区全要素集聚,2014年暑期,学校正式启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现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院等5个学院首批整建制迁往长清湖校区办学。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全部在长清湖校区学习、生活,党政管理人员、教师全部在长清湖校区开展工作。

  

  2016年,山东师大新建成学院楼5栋,学生宿舍楼2栋,新增面积近6万平方米。2016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率先迁入新建成的学院楼,装饰一新的教学办公环境,优化了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增强了学院师生归属感,也为创建一流学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2017年3月,外国语学院、物理电子与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4个学院第二批整建制迁往长清湖校区办学。长清湖校区师生更聚集,学术氛围更浓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目前综合科研楼、两栋学生公寓楼宇正在紧张施工,长清湖校区在建及拟建项目达1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基本解决学校办学资源紧缺的突出矛盾,进一步优化两校区办学运行模式,在更高层次、更优体验方面拓展功能、发挥作用。

  4、高教研究强支撑

  密切把握高教发展前沿动态,是服务学校领导决策尤其是开展高等教育形势研判的前提。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智囊职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精准研究国际著名高校和国内“985”“211”学校治理模式,不断树立“标准”意识、“制度”意识和“文化”意识,加强校情研判、院校分析研究,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高校对口交流,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学校改革、推进学校跃升发展的意见建议,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0余项,内容涉及院校比较研究、大学排行榜研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质量提升建议、省属院校教师水平与毕业生质量分析、教学科研单位师资结构现状分析、基础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学校特色定位及改革突破口取向分析、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等诸多方面。同时,不断强化科学研究职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融共促,凝练申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山东师范大学“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然绘就,“双一流”建设画卷徐徐展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号角催人奋进,推进改革发展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当每一位山师人都在为“山师梦”凝神聚力,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梦想终将会成为现实。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