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应对举措——专访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贺小荣教

时间:2017-06-29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贺小荣, 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2007年、2013年分别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管理、气候变化与旅游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酒店特许经营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贺老师,21世纪全球的气候处于较大的变化之中,您认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做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贺老师答(以下简称答):当今气候变化现象已经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IPCC组织发出的五个报告中明确提出气候变化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影响,而且多半是消极的。首先,气候变化对旅游流向产生明显影响,比如由于地中海温度升高的原因,游客出游方向渐渐转向挪威等温度更宜人的北欧地区。其次,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火灾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毁灭,再比如雨水增加对人文资源如古遗址的破坏。再者,气候引起的人口迁移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的旅游区,当然对内地也有很多影响,比如2008年湖南的冰灾,就是典型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面对这些影响,我国十分重视,2015年的《巴黎协定》,中国是大国里最先响应的,在这个关乎全球命运的问题面前,中国体现出了大国担当。从具体举措来看,我国积极提倡节能减排,发展共享单车,呼吁绿色出行和旅游。在旅游消费方面,我国也在努力,比如很多宾馆使用节能灯,贴出提醒客人适当调试空调温度的提示等。此外,国家旅游局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问: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应该怎样充分开发利用?

答:我国对非遗的保护虽然起步较晚,但卓有成效。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我个人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进行消极保护,而应提倡积极的保护,即活态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也就是重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国内对非遗的保护方式还存在一些争论,有些专家认为应当坚持长期的消极保护,放在原地不动,只供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对这个观点我个人持不赞同的态度,首先这种方式不是主流的方式,其次,该方法也不能够解决主要的保护问题,再次国家也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撑原生态保护。只有适当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筹集资金从而进行更好的保护。从保护的目的来说,我们要保护一样资源,一来是为了保护其形态,二来要为历代所知,因而不能只是封闭起来,使其变成少数人的遗产,而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旅游形式,让游客欣赏消费。对于非遗的开发利用,一个是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开发为数字化产品,最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国家对这一方面也应当加强支持力度,因为文化既是产业也是事业,国家应当对此尽相应的责任。

问:湖湘地区是旅游胜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您认为当前湖南旅游业发展是否充分地利用了这些优势,您对湖南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答:湖南风光美丽,文化深厚,多条高铁路线在湖南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地区算是最佳的。目前看来,湖南旅游业整体上来势不错,对优势的利用情况也比较好。但我认为,湖南的旅游业还有很多进步空间。首先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包括资源和产业的宣传。我在国外做学术交流时,发现许多人都只知道毛主席而不知道湖南就是毛主席的家乡,这说明宣传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第二是交通运输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大的问题在于省际交通特别是公路衔接得不够好。湖南省如果沿着长江建一条高速公路,不仅会有益于其旅游业发展,而且能带动相关经济发展。第三是湖南旅游产品的问题,目前在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中似乎还没有一种突出的能“举大旗”的产品,因此还需精心策划一些大型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核心吸引中小型企业,展现其号召力,让湖南的旅游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更具持续性。

问:假日旅游是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热点,但其中存在着环境污染、服务粗糙、消费者权益受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这种现象又该如何校正?

答:这个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游客短时间过度集中,超过了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和承载力,导致旅游区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第二,旅游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第三,一些经营业主的道德意识不高,存在侥幸心理。第四,有些游客自身的权利意识不够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将“带薪休假”政策落到实处,以避免游客在某个时间段过度集中。只要游客不超负荷,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另外,要加强监管,成立一些机构,比如现在建立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再者,应尽可能地提高旅游行政部门的协调能力。

问:现在许多地方为了增大游客量,夸大甚至杜撰该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您认为该如何较好地控制这种现象?

答:这个问题近年来出现的比较多,除去个别营业者的问题,还有历史文化本身的考证问题。文化部门应当负责判断,给大众一个说明。至于像“桃花源”这样的文学作品等一些难以下结论的,政府管不到,就应当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旅游文化的适当包装是可以的,但是杜撰是不道德的,相关人员自身需要提高这种意识。用市场办法去解决会比较有成效,比如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一个景点的桃花源如果办得符合人们心中的样子,可能就会有更长久的发展,反之,就会被市场淘汰。

问:当代大学生都很喜欢到各地旅游,您认为大学生游客群体与其他游客群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您能对大学生出游提一些建议吗?

答:大学生旅游群体的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一般来说不是很强;其次,大学生的旅游时间比较充裕;第三,大学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偏高,喜欢接受一些新事物。大学生市场是一个很特别的市场,值得做一番研究。大学生的寒暑假对平衡我国旅游淡旺季是有积极影响的,旅游区可以在淡季开发一些吸引大学生群体的产品来提高游客量。我对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建议有三点:第一,大学生出游之前应当做足功课,不然既玩不好又容易花冤枉钱;第二,注意安全,包括旅游地的安全和活动游玩项目的安全,尤其是境外旅游,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有待提高;最后,大学生可以去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能开阔眼界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就很适合大学生。

问: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您认为“读书”与“行路”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我认为它们是并列关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读书在有些时候也相当于行路,比如现在说的“神游”,有些好书可以让人身临其境。相应地,行路也是一种读书的形式,因为行路的过程中你会见到很多陌生的东西。哈佛大学校长说她每一年都有一个去陌生地方的计划,在未知的地方学不一样的知识,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可见行路也可以达到读书的效果。所谓“社会就是大学”,你的经历就是一种知识和财富。所以我们既不能死读书,也不能到处“闲逛”,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文/湖南师范大学)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