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高校要成为青年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播种机 - 福建教育新闻

时间:2017-06-14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职责,积极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努力成为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播种机。

  ◆擦亮底色永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航者

  经过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我们党已经构建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完整思想体系,高校已经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主要阵地。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地位,已由过去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学习热情高涨,演变为近年来在有的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看到这种现象的危险性,在多次讲话中突出强调了这一问题,并明确指出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高校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相连、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实践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让青年学生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要求。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社科联联合召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推进会,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高校要认真贯彻省里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机构为基础,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使之成为改变马克思主义边缘化、课堂失声、论坛失语现象的排头兵,成为回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战斗堡垒。密切联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际,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各学科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特别是新福建建设的成功实践,构建新型高校智库,总结福建经验、讲好福建故事,阐释中国道路、塑造中国精神。

  ◆守土尽责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力军

  高校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重要领域。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普及教育。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现实脱节”,教材过于理论化,注重结论,忽视生动性和可读性;一些教师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照本宣科,不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情况造成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或不想听,学生想听的教师不会讲或者讲不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总体要求。

  高校要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在教学内容上,要力避脱离实际的“空话”“大话”,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能力,把最前沿的实践、最鲜活的案例、最真实的故事有机融入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课堂体系的有效转化,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分析不同学生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专题式、案例式、问题式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与学生的关注点紧密对接,更好地回应热点、讲透难点、分解疑点,引导学生由事实得出结论,从感性走向理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立场。在教学手段上,要“跳出高校看高校”,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把我们要讲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新平台。在教师队伍上,要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力量,只有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把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体现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才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具有鲜明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赢得青年学生的喜欢。

  ◆改革创新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大熔炉

  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信任,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但是,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认识模糊,往往从实用主义角度理解政治信仰问题;有的价值观偏移,重实际的价值取向突出,讲究奉献的精神弱化;有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系好理想信念这颗“人生的扣子”十分重要。

  高校是优秀青年的聚集地,理应承担起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就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马工程”,根本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核心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因此,“青马工程”实质上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引领工程,是一个举旗铸魂、立德树人工程。

  近年来,我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实施“青马工程”为抓手,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新路子。“青马工程”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高校要着眼长远,改革创新,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推动融合创新发展。突出思想引领,深入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注重实践养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开展扶危扶贫、支教支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强化机制建设,把“青马工程”融入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中,健全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完善党团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培养体系,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支撑的教育培养网络,健全完善青马学员示范引领带动机制,让“青马工程”培养机制在真理力量、人格力量、文化力量、实践力量、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发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长效作用。

  (作者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