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蔚清教授主讲“修养与健康”。
邹海贵教授作“现代社会的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学生提问。
为增强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成长,6月1日晚,南华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举办了主题为“关爱心灵,健康生活”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活动。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让蔚清教授、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邹海贵教授应邀作相关专题讲座,研究生院刘春副院长、孙美兰老师及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刘春主持。
让蔚清教授以“修养与健康”为主题,从“健康问题”、“健康中国人人有责”、“加强修养利于健康”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她指出,根据全球健康人群调查,只有5%的人是健康状态,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这种亚健康是可以通过心情愉悦、作息规律、膳食合理等进行预防。慢性疾病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健康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应提高健康素养。
让蔚清教授强调,在加强修养方面,保健与修养比治疗更重要,我们要用合理的营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运动-锻炼身体的方式来避免疾病的发生。她认为“养生、养心、养德”才是维护健康的上上策,并倡议大家开启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注意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
邹海贵教授作了“现代社会的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他指出,健康的身心是拥有其他物资资源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人生。现代社会是心理疾病高发的时代,中国约有1亿人面临心理障碍,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生存的状态。
邹海贵教授还通过实例阐述了心理健康和管理情绪的重要性。他说,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成为文明人的基础”,作为高知群体的研究生,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比如:说一说、写一写、哭一哭、唱一唱、喊一喊、动一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能促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愉快生活,反之,不健康时就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当我们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精力充沛,充分发挥身体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次系列专题讲座不仅内容丰富、翔实生动,而且富含启迪,使大家收获良多。(文/刘洋 胡小兰 张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