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和邵小利烈士精神有机融合,形成了“精诚仁朴”的校训和大学精神,并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至精至诚”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德医风宣传教育、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传承延安精神,造就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该校社科部教师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使延安精神进课堂、入头脑。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党员和学团干部赴圣地延安学习参观。该校邀请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社科院和延安大学等单位专家教授进校园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陕西医史博物馆、延安红色医药卫生专题馆,赴延安贫困地区开展“三下乡”等系列活动,使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血脉,造就了该校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弘扬大医精诚思想,培养学生至精至诚的医德风范。该校将药王孙思邈雕像作为校园标志性建筑,在五行园树立《千金方》碑、远志广场镌刻“大医精诚”石雕、教学楼前设立国医大师“躬勤碑”等,营造了浓郁的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育人文化氛围。每年组织大学生到铜川药王山举行拜师仪式、开展医德医风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集体诵读《大医精诚》。近年来又与铜川市政府合作共建孙思邈研究院和药王山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已联合举办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以此熏陶和培养了该校学生至精至诚的医德风范。
——赋予邵小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的精神素养。该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通过不断总结和整理,赋予了邵小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为六个方面:一是爱党爱国、积极上进的风范;二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品德;三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精神;四是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的作风;五是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的风尚;六是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气概。学校持续开展“邵小利精神主题班会”“我与英雄共奋进”征文以及“邵小利烈士事迹图片展览”等主题活动,通过邵小利精神“三进”“三融入”“三体现”(即进网络、进社团、进学生公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日常管理;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为困难大学生排忧解难工作中)的教育途径和模式,培养了陕中医大学生“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该校成立的“邵小利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志愿者活动21年,参加活动8万余人次,注册志愿者8000人,获各级各类奖励和荣誉100余项,如2012年获陕西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3年获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优秀团队奖荣誉称号。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扎根西部、甘于奉献的毕业生。覆盖到西北地区和陕西所有的基层市县,做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他们诠释了“精诚仁朴”的校训,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素质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