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亳州晚报社(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站这个小团队成绩斐然,安徽教育网选用103篇,安徽教育网首页稿件15篇,亳州晚报社供稿40余篇。6月2日晚,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站在行政楼三号会议室进行走马换将。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崔晓燕,党政办公室主任杨怀华,副主任余山枫及记者站指导老师出席参加会议。
桐花万里丹山路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站前身创办于2005年记者团,在此基础上,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亳州晚报社大学生记者站。一年一度的换届选举大会是记者站重要大会之一。它是代表着新的雏鸟将要翱翔天空今日,大学生记者站于此又经一届,已经历经“一旬”,走过无数风风雨雨,不仅没有被困难压倒,而且越来越好,成为学生的标杆,通过镜头和文字记录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的历程,尽职做好学院及学生动态的见证人,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杨怀华引用李商隐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来鼓励记者站的全体成员,肯定了记者站对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宣传工作做出的贡献。
杨怀华指出,记者站自成立以来都是一个组织有方、高度自治的团体,人员也是从学院众多学生中经层层选拔出的人员精粹,可谓“精兵强将”。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注重技能培养,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发展蓝图已绘制,记者站同理也是,要紧跟随党的步伐,听党的话,在日后工作中要以“五有”为中心:有责任、有担当,有激情,有发现,有取舍,有组织,为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大新闻成就小团队
紧接着,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站站长、副站长、秘书长进行年度工作报告,作为学院的综合性学生组织机构,大学生记者站一直秉持“为全院全师生服好务”的原则,在完成自身宣传任务之余,积极投身于全院各部门的志愿服务中去,本年度共从事教师招聘会、迎新工作、分类考试工作等志愿服务60余次,协助完成各项活动志愿服务20余次。
在大学生记者站秘书长做出工作报告中,总结出记者站本年度独立撰稿258篇,协助完成稿件50余篇,其中,学院要闻62篇,学院动态196篇,安徽教育网选用103篇,安徽教育网首页稿件15篇,亳州晚报社供稿40余篇,光明图片、亳州广播电视台、亳州发布等其他媒体引用若干。同时、大学生记者站创建运营微信公众订阅号、QQ、微网站、百度百科、百度地图等全媒体平台,宣传时全媒体协作联动,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绿芽更替换新枝
大学生记者站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精神的指导下,本着“德馨、团结、高效、务实、勤奋、学习、激情、创新”的精神,使记者站更趋向于规范化,民主化。
换届选举实行不记名投票选举,选举站长。副站长两个职位。在竞职演讲中2016级大学生记者耿春叶说:“今天的成长的离不开所有老师和站友们的指导和帮助,“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想要锻炼自己就要勇敢向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让自己多做事少出错,把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崔晓燕引用北大校长王恩哥的话告诉大学生记者,要培养“两种功夫”,一是本分,二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来教导大学生记者首先掌握足够的本领才能担起自己的本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崔晓燕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培养自身高尚的情趣,提高自我认知,不浪费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学会爱自己的同时将心比心学会爱别人。
“如果一个人有了“两个翅膀”,他就能飞得高,飞得远”崔晓燕说,在学习生活中要有理想和毅力,凡事做细,细针密缝,用“绣花精神”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做一个平凡的人,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吴翔 特约通讯员:余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