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深入交流 思想碰撞 安徽医科大学开展“缤纷学术”系列活动

时间:2017-06-02来源:

为提升安徽医科大学的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氛围,近期安徽医科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对促进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科研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为大家带来一席丰盛的学术文化大餐,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徐恒秋应邀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题报告

5月24日下午,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徐恒秋回校作“食品药品的智慧监管”专题报告会。

徐恒秋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食品药品智慧监管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实际着重介绍了食品药品智慧监管的四大举措,即强调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和痕迹化,以确保监管责任落地,有效防范风险,发挥最大监管效率。

会后,徐恒秋与卫生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就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理念、制度、措施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报告会由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教授主持。卫生管理学院部分教师、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作学术报告

5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裴仁军研究员受邀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八楼多媒体教室作了题为《适配体的筛选及生物医学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

裴仁军,博士生导师。自2001-2011年先后在美国南伊利洛伊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2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现为《科学报道》等期刊的编委,在《自然.纳米技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应用化学》、《核酸研究》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多篇。

裴仁军员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研究团队近期围绕适配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内容主要包括适配体的筛选和生物分析,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和分析,生物相容高分子磁共振影像造影剂及3D细胞共打印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基因药物等。裴仁军还就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研究队伍、研究平台、研究生招生情况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欢迎有意向的学子们积极报考。

本次报告会由副院长黄升海教授主持,部分老师、研究生及高年级的本科生聆听了报告。整个报告内容精彩丰富,学术氛围浓厚,令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和裴仁军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同学们的提问裴仁军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

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到安徽医科大学考察交流

近日,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叶高一行5人到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考察和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骆广东简要介绍了学院建设与发展情况。王兆良教授介绍了近几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研、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副院长程孝文就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副院长柳泽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与改革方面的打算。

叶高介绍了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情况和经验做法,他表示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他们学习和借鉴,并表达了以后两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的愿望。 

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科技处和生命科学学院在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共同举办了三场学术报告会,报告人是王嘉东研究员、余垚副研究员和李洋副教授。此次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升海教授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的本科生聆听此次报告。

王嘉东,北京大学放射医学系主任,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先后于耶鲁大学和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从事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 2015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和北京大学百人计划,作为特聘研究员加盟北京大学,目前作为北京大学放射医学系主任主持和开展各项工作。研究专注于揭示DNA双链断裂的损伤修复途径的分子机制,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分子细胞》、《基因和发育》、《细胞生物学杂志》、《肿瘤研究》、《生物化学》杂志发表十几篇论文。

王嘉东报告的题目是《放射损伤修复因子BRCA1突变肿瘤对PARP抑制剂抗药性的机制研究》,主要讲述了放射损伤导致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d-strand breaks, DSBs)作为一种最为严重的DNA损伤, 会造成遗传物质的丢失和基因重排, 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则会导致癌症发生的恶性结果;另一方面而言,放疗所产生的损伤也是杀死肿瘤细胞的利器,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BRCA1通过同源重组途径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其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卵巢癌等众多肿瘤的重要原因。目前卵巢癌治疗中唯一的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就是针对BRCA1基因突变,但是临床中大量散发性卵巢癌患者不存在BRCA1遗传性突变。因此研究BRCA1在散发性卵巢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拓展卵巢癌靶向药物的适用人群十分重要。

余垚,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酵母为模式生物,利用表观遗传,分子遗传和生物化学等手段,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

余垚的报告题目是《JmjC蛋白Epe1在AMPK途径中的作用研究》,主要讲述了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内能量感受调节的重要分子。应激状态下AMPK被激活,并导致能量消耗及下游反应。在裂殖酵母中,上游激酶Ssp1对AMPK亚基Ssp2 的Thr189磷酸化导致AMPK复合物的激活,然而这一过程的具体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发现jmjC-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Epe1可以调控AMPK蛋白的活性。Epe1可以与Ssp2直接结合并在应激刺激下促进其磷酸化修饰,除此之外,jmjC家族的另外两个成员Jmj1和Msc1也可以促进Ssp2的磷酸化。将Epe1敲除后,ssp2的磷酸化激活及核转移都受到了抑制,最终影响了细胞有性繁殖和脂肪酸合成。这一研究第一次证明了jmjC-domain-containing 蛋白可以结合并调控能量感受器AMPK的活性。
李洋,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膀胱癌化疗耐受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膀胱癌肿瘤干细胞。先后在《科学报道》、《肿瘤靶标》、《癌症报道》、《疾病分子基础》、《分子肿瘤》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李洋报告题目为《膀胱癌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主要讲述了膀胱癌是目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排名第一的泌尿系统肿瘤,肿瘤干细胞是导致肿瘤耐药、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利用亚硝胺诱导小鼠形成膀胱癌的动物模型,发现并确认了Sox2表达的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特定克隆的能力,证明其为膀胱癌肿瘤干细胞标记。此外,低剂量的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可以在体内和体外均抑制膀胱癌肿瘤干细胞的干性,大幅提高肿瘤化疗药物的疗效。该研究有助于阐明膀胱癌肿瘤干细胞的干性调控和维持机制,并为临床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提供探索方向。

本次学术报告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师生交流热烈,为大家带来一席丰盛的学术文化大餐,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附属省儿童医院专家应邀到基础医学院作学术交流

5月11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金丹群主任受邀在基础医学院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脓毒症带来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为基础医学院开展的“立足临床问题、助力教学科研系列学术讲座”的首场活动。

金丹群首先引用大量临床资料为大家讲述了脓毒症的临床表现、病情的快速进展与尚待解决的潜在科研问题。金丹群生动、细致的讲座让从未或久未接触临床工作的基础医学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讲座后,与会教师与金丹群就脓毒症的免疫学机制、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教材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异、脓毒症治疗中的潜在科研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据悉,近期基础医学院将派出第一批教师深入安徽省儿童医院各科室进行临床观摩与见习,旨在促进非临床医学背景教师的培养,并希望以此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能够碰撞出火花,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助力安徽医科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安徽大学考察交流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骆广东,副院长程孝文、柳泽民和教学办公室主任等一行4人赴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考察学习和交流。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安徽省首批三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现有1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思政课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潘金刚介绍了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机考,以及“大班讲座、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试点与难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崇旺主要介绍了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研、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骆广东表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期待未来两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程孝文和蔡胜分别介绍了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经验和做法。(特约通讯员:王晶晶)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