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从安居梦到致富梦 安徽建筑大学服务金寨县大湾村侧记

时间:2017-05-12来源:

题记: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视察,走访村民,同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安徽建筑大学建规学院被“点将”承担大湾村扶贫安置点规划设计项目。一年来,大湾村的村情村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跟随安徽建筑大学大湾村扶贫移民安置点项目规划团队,走进了大湾村。

春日的大湾村,青山叠翠,竹林如海。走进村口,一栋栋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依着山势,错落有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年之后,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出现的新气象。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视察,走访村民,同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一年后,大湾村的村情村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跟随安徽建筑大学大湾村扶贫移民安置点项目规划团队,走进了大湾村。

沿着地势拾级而上,33套坐西朝东的两层小楼逐渐清晰。屋前亭台水榭,屋后环翠欲滴,停车场、小花园、公共洗手间一应俱全。村里32户村民,大部分都已搬家入住。崭新的房屋,大红的灯笼,乐呵呵喜滋滋的村民,忙碌的房主脸上难掩将要搬迁新居的喜悦。

一年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为先

“房子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来施工的,建成以后,村民后都很满意,所以整个易地安置的过程也比较顺利。”花石乡人大主席何丰对记者说。

2016年5月,应六安市规划局委托,安徽建筑大学担起了大湾村扶贫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工作。

昔日的大湾村 破旧的房屋 狭窄的道路

“大湾村扶贫移民安置点占地14亩,村里原村民住宅大多年代久远,老旧破损,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接到设计任务后,学校立即成立了由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多种专业组成的项目组,密切配合当地政府,深入村庄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与村民和当地政府座谈,充分论证,确定安置点选址及规划设计方案。安置点的布局遵循了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和配套完善的原则。”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金乃玲教授说。她是移民安置点项目规划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因其带领的团队在金寨县响洪甸村整治规划等多个项目上的优异表现,此次被金寨县政府和学校“点将”主持大湾村的规划设计。

扶贫安置点南部依靠山坡,北部地势平缓,面向远处的池塘,视野开阔。“房屋一般设计为面南背北的,但是安置房是面东背西的。为了这个方案,我们多次来现场调研,和村民充分沟通,才形成了这样的构思。这样朝向,更符合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视野更开阔,景色优美。还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山体滑坡灾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金乃玲笑着说。

安置点的规划设计既保留了皖西地区传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为了更好地体现与延续乡土文脉,在建筑局部运用地方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六角窗、屋脊收头、栏板透花等,展现和传承地方建筑特色;建筑采用白墙为主色调,配以灰砖墙裙,蓝灰色油毡瓦与环境色调相辅相成,更具乡土韵味;在村庄环境设计中,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盛产的毛竹及成熟的竹篾编制手艺设计空调机围栏,即实用又环保美观。

余静是大湾村第一书记,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见证了大湾村以来的巨大变化。她说:“当地有遇喜事舞狮子的风俗,当第一批村民搬进安置点的时候,村民们自发请来了舞狮队庆祝乔迁之喜,现场可热闹了,安徽电视台还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陈泽平的新居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闺女从外边打工回来看到新房子,可高兴了!”贫困户陈泽平的老伴儿汪能梅一边把午饭端上桌一边招呼记者。

村里五保户的新居

陈泽平的土墙老宅离安置点也就百米距离,低矮简陋的自建房与崭新明亮的安置房对比鲜明。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陈泽平的家,亲自视察他家的居住情况。老宅低矮破旧,室内阴暗逼仄,墙上还有道道裂缝。如今搬进了新家,陈泽平夫妇别提有多高兴了。“虽说之前电话里也跟她讲了,丫头回来后还是感到十分惊讶。之前她也想给我们老两口盖房子,盖不起啊,这下政府把我们都安顿好,她也就放心了。”汪能梅说。

“一带五片区”布局  村民有了致富蓝图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根本。一年前,当安徽建筑大学团队在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时,针对大湾村的地理区位、交通状况、村域现况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依托乡村优势资源,提出了“一带五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一带”即依托现有水系打造滨水景观带;“五片区”分别指新建的安置片区、畜牧业养殖与体验片区、农业种植及采摘片区、现代村落片区和发展备用片区。

大湾村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毗邻,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谓天然氧吧。大湾村内原村民建筑汪家大屋,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朴素,形制特殊,展现出鲜明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大湾村规划设计方案中,设计团队提出了运用“补旧织新”的规划方法,保护历史遗存建筑,打造景村一体、宜游宜居的大湾村。根据规划,村民的旧居将被修缮加固,改造成民宿,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住宿,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田园生活。

村民的新居配套设施齐全,宽带、有线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在陈泽平的家中,记者看到了新居二楼,一间宽敞明亮,自然风格的民宿正在装修。与此同时,在陈泽平弟弟陈泽申的旧宅门前广场,一批新定制的桌椅正在卸货。一年前,就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亲切座谈。

陈泽申的旧居里摆放着习总书记的照片

“马上就要搬新家了,我们想念书记哦。”陈泽申说。谈及未来村里旅游业的发展,陈氏兄弟脸上出现了同样质朴、期待而又满怀信心的笑容。

余静拿着去年习总书记来视察的照片,仔细比对着桌椅曾经放置的位置。她说,政府准备再现当年习总书记视察大湾村的场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并接受教育。谈话的当口,一台粤E牌照的雪佛兰轿车缓缓驶过。何丰介绍,这是来参观游玩的外地游客。一年的时间里,前来大湾村里参观游览的游客超过了5万人次。

服务美好安徽建设  安徽建筑大学行走在路上

人居环境改善了,大湾村变美了,国家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经济发展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政府的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近些年,安徽建筑大学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安徽建筑大学,像金乃玲教授团队这样依托学校科研与技术平台,发挥学校土建学科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例子不胜枚举。2012年,与省住建厅合作,在全国率先举办“村镇规划员”培训班,为安徽省1000多个乡镇培养了一批急需的美好乡村建设人才;2013年起,组织开展万名大学生服务美好乡村暑期实践活动,走访千村万户,调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先后与岳西县、庐江县、泾县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深入皖南、皖西开展古建筑测绘与调研,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一手资料。校长方潜生教授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徽州古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运用到安徽省传统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安徽建筑大学参与设计的金寨县响洪甸村整治规划为六安茶谷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完成的汤家汇镇红色旅游保护规划为该镇申报国家级红色历史文化名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指导开展特色县城、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学校主持设计的岳西县昌蒲镇水畈村2014年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2015年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寨县试点”工作,先后完成了全县5个乡镇、超过百余个农村居民点宅基地整治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2016年7月,应金寨县委县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63名学生、17名教师组成联合调查队,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前期的房屋测量和平面图绘制工作。师生们冒着高温酷暑,对金寨县13个乡镇5885户近105.84万平米宅基地进行了外业测绘工作,通过实地测绘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实地测绘为“点”,问卷调查为“面”,点面结合,全面调研当前宅基地改造中凸显的新问题。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农村宅基地改革、土地流转顺利推进乃至金寨县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走好应用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安徽建筑大学必将谨记使命,不负重托,坚持理念引领,坚持改革创新,踏实行走在服务美好安徽建设发展的道路上。(特约通讯员:周晨)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