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健康需求,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深入探索拔尖创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卓越中医班为着力点,实施卓越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校依托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积极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了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本科生“双导师制”,按照“1.2.2”三段式教学模式、“集中+自主”见习模式和“三段六站式”临床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实践,经过八届中医实验班和三届卓越中医班的探索与实践,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中医基本功、中医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应诊能力及从医的自信心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中医学专业学生分别在2012、2014年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分别获得多个奖项。2016年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获得三等奖。
——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推进“思邈计划”,探索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9年,该校药学院获批陕西省“思邈计划”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并于2010年招收第一批实验班学生。创建了“一个中心、两个阶段、三个模块、四项保障”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加强了实习实训实践的环节,将实习实训从原有的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课程设置由“7+1”改革为“6+2”,并且增加了师承教育环节,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毕业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缓解了考研、就业与在校学习之间的矛盾,为中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弘扬中医传统诊疗特色,拓展国际化视野,实施应用型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校针灸推拿学院创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和国际交流班,以“三结合”(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医院教育相结合)、“二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承与创新并重)、“四提高”(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提高中医针灸理论水平、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创新点,实行“2+A+2+1分段培养制”“三阶段师承教育制”“等级考试制”和“三循环强化实践教学制”,培养“基础厚、临床专、外语精、能力强、素质高”的针灸推拿人才。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实验区的特征逐步凸显,人才培养目标初见成效。
——推进系科合一,发挥学校和医院双重优势,探索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5年该校医学技术系和附属医院检验科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积极“将理论教学引入临床实践,将工作经验融入理论教学”;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推行“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的教育模式;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院和医院科室网络互通,做到“学校教室有病房,医院科室有课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以强化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校成立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化后期临床改革,根据国家正在推行的“5+3”(5年医学院校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推进“3+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打造“3+2+3”教育体系,发挥“3+2”院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使之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以期培养高水平医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加强医教协同,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临床专业学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继2015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区赛获得特等奖和总决赛二等奖之后,2016年,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对该校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工作和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