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攀枝花学院: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扎实推进转型发展

时间:2017-05-08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近几年来,攀枝花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立足经济社会需求,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切性

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针对攀西地区的特质,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应用型特色,逐步构建了与地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协调一致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应用型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专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

以产业需求为侧重,构建优势专业集群。以攀枝花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为导向,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结合攀枝花钒钛、机械、生物、化工、矿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跟踪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打造了一批与地方产业(行业)结合紧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构建了与产业、就业、职业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凸显了专业集群效应。

二、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和完善了“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考核评价、培养培训、薪酬待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引进、培训、外聘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重,打造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发展态势良好,能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需要的教师队伍。

坚持产教融合,开展社会合作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强化教学与生产结合。学校分别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及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公司等100余家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二是坚持形式多样的社会合作办学。近5年,学校积极和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如学校与四川德胜钢铁集团合作,设立“德胜班”,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德胜钢铁集团培训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签订了多份合作协议,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与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园艺本科实用技能型人才。农林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不仅承担部分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还接纳学生到其科研项目中参与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校地相融校园文化,提升新建院校特色品质

校地相融,服务与引领地方。在两次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秉承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植根攀西沃土,服务资源开发,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并以一贯之,有效整合了本校主流文化的内涵本质,具有地域性和合理性。

承上启下,合理定位自身文化。注重校史的挖掘和建设,夯实大学文化底蕴,为精神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协调“重学”与“重术”的大学文化。一方面与学术型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其研究成果加以转化应用于教学或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与技能型的职业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将其实践性教学的优势吸收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在“重学”与“重术”之间寻求一种适当的平衡,合理定位自身文化内涵与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全省同类院校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有效整合与统领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