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一二三课堂有机融合 努力将思政教育贯穿

时间:2017-05-03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建校24年来,涌现出王磊义、马志伟、胡已雪、胡勇、邓律等60多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龙泉驿好人”。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过程中,学校明确了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确立了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传承修养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充分利用在校生优秀青年干部以及新媒体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育人工作,通过“一、二、三”课堂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改革创新思政第一课堂,全面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教育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达到知行转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学校在充分调研我院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原生态家庭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民办高职学生学习习惯调研,研究编写校本两课实训手册、开设校本课程、改革创新“两课”教学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在学生中入脑、入耳、入心。

融入以践行体验为主的第二课堂,使核心价值观从具象化体验转化为行动力量

学校注重问题导向,强调知行转化,坚持价值引领, 结合实践教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开展入学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育。通过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以外。

打造网络文化空间为主的第三课堂,净化网络生态

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努力塑造独具特色和富有个性的大学精神品格和文化育人品牌。学校将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以网络文化空间的第三课堂,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新型的育人平台,通过网络文化传播,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气质和文化品位。

在如何建设三个课堂,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张,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教育资源、育人传统和人才定位,通过机制建立、环境营造、实践参与等,努力建设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育人文化品牌,逐步提升思政教育方式的亲和力、时代性和感染力。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