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山农大出台办法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时间:2017-04-14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为今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储备后备军,关系到学校、学院未来发展。”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出台了《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从教学、科研、生产锻炼、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对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新老教师“传帮带1+1〉2”。该校为每一位新聘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新聘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指导。目前共有75名新进教师,都已有了自己的“老师”。“新进教师缺乏经验,在科研思路、项目申报等方面需要指导,讲课方式、教学课件制作等也需要老教师把关。对新进教师来说,还要完成听课任务、通过试讲才能为学生上课。“学校制定的新进人员听课和试讲制度,明确规定新进教师听课时间、门次和记录等。”新进教师张永中说,自已陆续听完了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7门课程的授课,老教师们的讲课方法和技巧让他受益匪浅。他在听课中知道了如何归纳知识要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掌握了在授课中如何交叉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如何将自身实践经验、科研经历融入课堂教学等。为了让先后教授同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做好接力与传承,该校还实行骨干专业课程接替培养制度,要求老教师对接替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青年教师要完整听取老教师两个循环的讲课,熟悉课程大纲,完成备课和教学课件制作,并通过试讲,才能接替本课程教学任务。

  搭建青年教师科研交流平台。“我们创建了青年教师科研交流平台,帮他们做好个人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长远研究规划,让他们定期梳理研究工作,明晰未来研究方向。学校能够充分了解老师们的研究进展,看看哪些成果将来有可能获奖,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在研究方向、经费使用、推广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提高成果水平、扩大成果影响,为拿大奖打好基础。每年下半年,各学院在组织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推荐20名左右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日活动,学校教授委员会对每个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引导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高校每年选派3至5名青年骨干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创新实践和服务“三农”能力。该校在选派时,会考虑锻炼时间与教师本人从事研究的作物生长季相匹配。在服务生产时我们会发现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凝练科学研究方向,抓住研究重点。还能积累宝贵的实践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目前,该校已经与泰安农业局、德州农业局等单位取得了联系,已有15名教师被派到泰安、德州等地区的基层进行挂职锻炼,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走出去拓展青年教师国际化视野。为拓展青年教师国际化视野,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该校拿出专门经费,每年选派30至40名青年教师,让他们到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同时,还选派20至30名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研修。截止目前,已选送2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考察学习、合作研究或访问交流。青年教师无论是授课、担任班主任,还是去基层锻炼、到国内外访学,都要受到学校的考核,而且考核结果将与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有基层实践锻炼经历,或获得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奖励和荣誉的青年教师,学校会优先推荐他们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参与教学杰出教师奖评选、晋升高一级职称。(山东农业大学)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