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皖药论坛”第三讲探讨“茯苓品质提升研究”。学校副校长、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彭代银教授,金寨县农发委党组成员、农口党委书记杜继甫,安徽亚泰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方平、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琛,安徽金寨乔康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翠平应邀参会。
彭代银听取了汇报,代表学校对校外政府和企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要求,茯苓课题组要汇聚资源,集约优势,紧紧围绕中药材产业链做文章;要科学分工,协同合作,与政府、企业、农户紧密配合;要突出重点,挖掘传统,保护产权,申请专利,多出产品;要潜心沉心研究,实现道地药材茯苓品质提升的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合作的双赢、多赢。
药学院副院长陈卫东教授担任主讲人。他认真梳理了茯苓的药用历史沿革、中国药典里的茯苓、道地性追溯和现代开发与应用研究,介绍了学校、课题组的研究情况,提出了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与展望。
据介绍,课题组研究的茯苓菌种覆盖远到湖北多个地区,近到岳西、霍山等县,金寨县桃岭、双河、南溪、汤汇、竹园、古碑、燕子河等地广泛种植,增加了当地苓农的收入;建立了茯苓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通过对茯苓生产、包装、储藏过程等的探索,已初步建立了茯苓丁、茯苓片的商品生产基本操作规程; “一种大别山区野生茯苓菌种的筛选和分离培养技术”、“一种生态化茯苓仿野生扶育技术及应用”获得专利。此外,课题组还在茯苓规范化栽培、产地加工 、质量评价 、入血成分分析、配伍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从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生产加工方式、市场供需、菌种优化等方面,对课题组在茯苓的品质提升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论坛由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达武主持。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药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相关专家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特约通讯员:叶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