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示范建设,根植校情,实施管理创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动力机制,解决不愿干、敷衍干、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凝聚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
优化设置,提能增效。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党政协同,部处合署办公,设“两室两部五处”,教学科研单位设“五系两部”,做到同类职业院校中机构最精简,全校中层领导人员由34名调减为25名,职能部门人员配备减少10%。
责权匹配,强化考核。针对教学单位有责无权,管理无手段,工作推不动的状况,将师德师风、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继续教育、突击工作、社会服务等全面纳入综合考核的范畴由教学单位负责考核,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绩效津贴的发放和其他各项奖惩。
动真碰硬,传导压力。在新一轮岗位聘任中,实现干部聘任能上能下,将9名中层管理人员调整退出领导岗位,充实教育教学和普通管理岗位;实现工作人员聘用能进能出,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8人,解聘态度差、能力弱、水平低的编外教育教学人员28名。
锤炼队伍,提升能力。扎实推进“一师两课”教改行动,突出应用主旨,贴近学生实际,考虑专业特性、专业实训条件等因素,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立足于校情改,立足于应用,强化实操能力锻炼。
捆绑考核,抱团进步。按“奖首惩尾,力度对等;利益捆绑,抱团进步”的原则,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测试成绩与教学业绩,对教研室所属每位教师和教研室主任个人的综合绩效考核进行对等加减分,得分挂钩教研室及教学单位的学期考核和目标绩效发放。
切块分配,逗硬奖惩。坚持“切块分配,定比分项;倾斜一线,优绩优酬”的改革思路,将奖励性目标绩效切成“三块”分配。同时,实施“三单三挂钩”制度,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教育教学业绩与能力清单和科研业绩清单,分别与奖励性目标绩效分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先选优等挂钩,让实干者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