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严格按照《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合肥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采取多项举措,规范精品开放课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走出去、引进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邀请院外专家来院授课
充分发挥课程团队的力量来建设项目,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加强课程团队的建设。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会议,学习新技术;赴其他高校学习,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能力;加强与企业及同行的交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扩大视野;开展经常性的研讨,研究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任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初步组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水平较高的课程教学团队,有力的保证了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如《戏曲鉴赏》合肥市庐剧院副院长及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等作为课程客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邀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授课,企业工程师可以在授课中引入最新知识、新理念;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
丰富形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到校园中
课程内容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外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任务驱动、访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建设,合理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两种教学方式灵活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全程采取案例教学法,把紧扣时事政治与政策的事件与原理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把仿真实验教学应用于课堂。在课堂上,实现抽象化的纯理论分析向具体的实例仿真分析转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戏剧鉴赏》中采用访谈法,把戏剧名家请到课堂中,现场与学生进行交流。
运用网络资源,推进课程网站建设
学院教师获得第三届全国微课程大赛一等奖
逐步建立了一套优质、完整的教学电子课件、教案、课程标准、实验大纲、建立网上习题库、试题库、视频资源。对已上网的开放式资源进行不断的完善、细化和补充,增加学生作业上传、教师网上批改作业、答疑等资源,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随机实施,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与学生的互动性更强。该院的6门精品开放课程全部初步拍摄了课程视频,丰富了网站上的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的拍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拍摄方式,如《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在资源建设中引入时下流行的“微课”,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如《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做好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学服务的同时,也考虑服务于经济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服务于高校教师及广大社会学习者,并采取“MOOC”的手段拍摄课程。
推广做法,强化课程应用和维护
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试点,推广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与做法到更多课程的教学中。如《办公自动化基础》精品课程带动本校教改通识课程《办公自动化基础》的建设,服务本校学生,也为外校学生浏览或自学,以及广大社会工作者学习、参考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初步制作发布了参考文献、实训指导等共享资源,制作发布了共享资源型课程《办公自动化基础》各章课程的教学课件,制作并发布了多版教师的教学视频。精品课程网站已初步建成,栏目内容较为充实,已较好地服务本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以及社会学习者的学习,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
学院建立了专门的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实现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全程上网,日常网站维护由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每年的“5月和11月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推进月”对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的课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
今后,该院的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将开展项目建设的学习与交流,加强项目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各类课程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建设要素,分类指导,争取多出一些标志性成果,提高课程项目的建设水平。(特约通讯员: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