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染力,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包容度?带着这个问题,2月28日、3月1日,马鞍山师专党委书记喻长志先后三次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动态,并在课后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喻长志表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和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广大思政课教师要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新方式、新方法,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收放自如地把握教学方向,掌控课程节奏,打造一堂又一堂有温度、受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2月28日第五节课上课前,上课铃声还未打响,喻长志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走进了该校旅游与外语系2016级商务英语(1)、(2)班的教室,他坐在教室的后排位置,戴上眼镜,打开听课笔记,把手机调成静音,等待着聆听由丁文胜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丁文胜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带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随后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义内容与活的灵魂”、“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展开讲解,从多个层面与阶段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向同学们阐明了“毛泽东个人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别”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应在历史进程中开展”等重点知识。课后,喻长志与丁文胜进行亲切交流,对他认真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内容表示赞赏,并指出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要合理安排好教学课时,在课程知识的语言表述方式上,任课老师要做到准确无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要进行详细地讲解。
随后,在当日的七节课开始前,喻长志又前往该校旅游与外语系2016级旅游管理(1)班、(中韩)班的课堂。同样的课程,却是不一样的教学风格,授课老师尚起媛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方面,接着按顺序详细地阐述知识点的内容,她利用多媒体课件以一个简短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了解历史时代背景。在提问互动环节,尚起媛老师发动同学们拿起手机自主查询资料,及时获取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课后,喻长志与尚起媛进行深入交流,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给予肯定,指出尚起媛课堂上的闪光点,表示将手机引进课堂,获取及时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手机的灵活性,值得赞赏。
3月1日第三节课,喻长志来到该校教师教育系2016级英语教育(1)、(2)班的教室,听取了葛步红老师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葛步红将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分为“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三个部分展开讲解。通过观看电影视频《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系列的社会热点事例,向同学们解说了理想的本质和特征,以及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同时,她借用名言、故事等形式阐述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并在笔记本上做下课堂笔记。课后,喻长志对葛步红的课程进行点评,他指出,整堂课授课的思路清晰,知识点的示范案例选择得好,从正反两面都阐述了符合理想信念主题的知识要点,可圈可点。同时,喻长志建议,在理想信念的时代性、实践性等方面,可以再列举部分正面案例突出知识点的重要性。
马鞍山师专学校领导深入思政课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动态,是进一步切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喻长志强调,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队伍与队伍思政”相统一,是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及时将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学校不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融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同时,更要明确所有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成长的引领者,都有育人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的重要思想平台,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阵地,更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今社会思潮争论的基础。时代的变迁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增加“到课率”,也要吸引学生眼球,增加“抬头率”。思政课的学生主体为“90后”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善于思考,对所学知识有困惑,更有期待。思政课教学应当及时反映新时代特征和社会热点,教师在课程中应当以透彻的理论作讲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讨论辩论等方式,采取理论阐释与专题讲座、自主讨论、参观学习、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收放自如地把握教学方向,掌控课程节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该校教务处处长鲁正扣、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副主任(负责人)张红梅、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政部)副主任王发友,以及学校有关职能中心负责同志等陪同听课调研。(秦梦云 文艺璇 特约通讯员:黄凌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