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西北大学发表科研成果:大多数灵长类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_陕西教

时间:2017-02-23来源:加入收藏

      近日,Science(《科学》)杂志子刊《科学前沿(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研究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该校教授李保国(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西北大学)和30 位来自美国、欧洲、 亚洲、 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组成的团队完成。报告对全世界500多种已知的灵长类物种综合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判断它们的生存状况。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种群
 

      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生存状态比我们预期的要更加糟糕,在全世界500 多种灵长类动物中60%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而75%的灵长类动物出现了种群数量下降的情况。科学家大声呼吁要保护世界上快速减少的灵长类(狐猴、 懒猴、 婴猴、 眼镜猴、 猴子和猿类)。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李保国教授表示,金丝猴、黑猩猩等灵长类已生存于森林千百万年,它们具有梦幻般的生活,永远能自动控制自我数量和种群发展,且并不破坏森林,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进化上讲,它们是人类最近亲的物种,因此,它们在人类学、生物学、 行为学和疾病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灵长类动物是生物多样性形成、是促进森林再生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生态因子,并在人类生存、文化和宗教等许多研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令人不安的研究结果是,灵长类物种濒临灭绝的悲惨状况是由于不断扩大的栖息地损害和人类不可持续的环境利用造成的。人类始终在连续不断地开发利用灵长类动物栖息地,这包括扩大农业产业化、大型牧场、伐木、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钻井、采矿、修建大坝以及兴建新的道路网络等等。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全球保护行动,在未来 50 年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将加速恶化,最终导致许多灵长类动物灭绝。

      由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生活在高度发展不平等或贫穷落后的地区,因此人类必须采取行动,改善当地居民的健康和受教育的程度,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发展计划,保持传统农耕方法以维持环境与发展的协调性。发达地区及国家则应该发展全球重要的战略性保护示范区。文章呼吁政府官员、科学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商界人士等要提高对世界灵长类生存困境的认识,灵长类动物的灭绝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