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咸阳师范学院举办多场学术活动丰富师生生活_陕西教育新闻

时间:2017-02-22来源:加入收藏

      近期,咸阳师范学院举办多场学术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取得了较好反响。



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任保平教授应邀到咸阳师范学院作学术报告会现场

 

      ——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任保平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近期,长江学者、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来校做《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该院副院长毛龙灿主持。

      报告会前,该院院长方明教授接见了任保平教授,在座谈中,就该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今后的合作达成“加强交流,帮助支持,发展进步”的意向,该院纪委书记王启和,副院长毛龙灿及党政办主任李广生、科技处处长王长顺、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杨生博、经济与管理学院书记祝永昌参加了座谈。

      报告会上,任保平从判断工具入手,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精确的界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做出了学理性的研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并寄语与会师生开发自己的心智,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喜迎中国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毛龙灿在最后总结中评价任保平教授报告视野开阔,数据链前沿,论据详实,使该院师生享受了一次国内顶尖水平的学术盛宴。



咸阳师范学院举行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该院举行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换届大会由该院科技处处长、社科联秘书长王长顺教授主持,该院党委副书记、社科联主席李宗领教授致辞。李宗领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刘古愚是咸阳历史名人,其在陕西以至西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其教育救国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对该院来讲,加强刘古愚思想研究是打造研究团队、凝练学术方向、突出地域研究特色的重要举措。王长顺宣读了陕西省教育学会关于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换届的批复,会议选举通过了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人员组成,该院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马莹副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图书馆馆长宇文高峰当选为副会长。学会前任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九如教授,回顾了介绍了学会发展历史,对咸阳师范学院重新启动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吕九如指出学会工作的重心不仅在学术研究,也要兼顾对地方文化的宣传,为打造地方名片服务,并以此带动该院文化特色的建设,最后对新一届学会领导及会员工作寄予厚望。新任会长马莹表示,刘古愚研究的意义不只在研究古人,更是为了让今人从前人身上了解并继承儒家知识分子精神。自己将不辜负学院领导和各位前辈的期望与重托,带领学会成员不断探索、为学会开创新的局面。最后,刘古愚曾孙刘耀明先生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使他倍感振奋,感谢咸阳师范学院重视刘古愚研究,自己将尽全力配合学会研究工作。

      会议研讨阶段由新任会长马莹主持。在研讨会上,学会第一任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钟善教授认为刘古愚研究要深入挖掘刘古愚思想,继承关学传统理念,注重古为今用,发挥历史人物对当今文化发展的教育影响作用。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远教授从实业、实学、实用视角探讨了刘古愚先生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格致救国思想。姚远认为,刘古愚强化了自张载以来关学经世致用,不尚空谈,关注实际的作风,开创了以算学为核心的西北科学教育新纪元,拉开了近代西北新式教育的帷幕,造就了一批西北乡贤,为新生时代的到来积累了一批有生力量;其思想与作为将大西北带出了漫漫中世纪的长夜。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建荣教授对刘古愚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做了具体论述,他认为目前刘古愚研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够匹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研究刘古愚,应当对整个中国教育历史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探讨挖掘历史人物身上所承载的地方文化内涵。建议刘古愚研究从整体着眼,拓宽学术视野,运用比较方法,展开多学科研究,同时强调研究者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学者精神。整个研讨过程紧张而热烈,激起了众多参会者对刘古愚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马庄镇天阁村瞻仰刘古愚墓园。宇文高峰主持祭奠仪式,李宗领和学会三届会长向刘古愚先生敬献花篮,全体成员三鞠躬表达对先生的崇高敬意。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古愚学校,吕九如先生为古愚学校题词留念。

      本次会议的召开,重新开启了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的新篇章,为挖掘与弘扬刘古愚爱国主义精神打开了新的局面。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工作的重新启动,将为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打造咸阳地方文化特色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为该院学术研究工作开拓一片新的领域。

      ——“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千人计划’”专家、《陕西日报》高级记者魏伟受聘为该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近日,《陕西日报》记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魏伟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工作,参加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题研讨,并受聘为该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后,魏伟为文学与传播学院师生作了《好新闻与好记者》的学术讲座。

      聘任地方知名媒体人担任新闻专业兼职教师,既是该院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也是落实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千人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聘任仪式上,该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为魏伟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随后,魏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围绕“什么是好新闻?好新闻的标准、好记者的素养”等关键词展开分析。结合自己2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和一线采访的切身经历,指出“好新闻”应该在宏观层面做到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坚持宏大叙事,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在中观层面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结合地方实际贯彻落实政策、做好典型报道;在微观层面要体现真实性,坚持“内容至上”,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始终站在意识形态最前沿。“好记者”要有思想高度和理想信念、崇尚新闻专业精神,要注重立足实践,提升综合修养。魏伟结合典型例证、具体的报纸版面内容展开讲解,他主张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记者自身而言,要做到坚持党性原则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平衡。他以一线采访铜川市耀州区王家砭村的先进集体典型的报道为例,谈到如何从微观层面把握立意、结构布局。

      最后,他殷切地期望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坚持“新闻永远在路上,思想高度决定报道深度”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坚持尊重事实、尊重新闻价值、坚持真实客观报道、重视传媒监督、守望功能的专业主义精神。期望学生能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为一个好记者。整场报告朴实、生动、理性,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素养教育课。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