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长安大学近期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获佳绩_陕西教育新闻

时间:2017-01-23来源:加入收藏

      近期,长安大学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种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战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项目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

      ——该校主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种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战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日前,受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委托,该校科技处邀请有关专家在西安召开会议,对该校李佩成院士承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种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战略研究”咨询项目进行了成果验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汤中立,该校副校长沙爱民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刘源老师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齐学斌研究员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水利协会寇宗武教授级高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俊民教授担任副主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尹飞虎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张茂省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费良军教授、长安大学钱会教授等担任委员。验收会由科技处处长韩玲教授主持。

      李佩成院士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汇报,该项目是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重点支持的院士咨询研究项目,自2013年立项以来,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系统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种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战略思想及八项原则。在集成前人经验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适宜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种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战略十八条,以及保障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战略顺利实施的四条建议。为新时期干旱半干旱地区治水思路的转变及治水兴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指南。

      在听取项目组的汇报之后,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提交的报告及相关验收材料齐全,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正确,内容翔实,符合验收要求,经费管理支出符合有关规定。项目研究所得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经验收专家组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验收。

      ——该校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由长安大学主持、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参加完成的“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该校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成果是该校地测学院彭建兵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与防控研究所形成的系统学术成果。调查确定了汾渭地区地裂缝518条,首次编制了各类地裂缝分布图215幅,揭示了地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活动规律;发现了地裂缝的立体地质结构模式和生长规律,建立了地裂縫的深度发育模型和成因分类模型;破解了地裂缝的成缝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构造控缝、应力导缝、抽水扩缝和浸水开缝的成因理论;揭示了工程建筑物在地裂缝活动下的致灾规律,提出了控制采水、合理避让、适应变形、局部加固的地裂缝减灾技术,为城镇地裂缝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高铁工程的地裂缝防治技术难题,发现了地裂缝危害高铁路基和桥梁的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其适应地裂缝变形的工程结构措施,并应用于太原-西安高铁建设中,为我国高铁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该成果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城市减灾防灾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长输管线和城市管网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全国地裂缝减灾技术示范,并将我国地裂缝研究推进到国际前沿水平。
      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69项,其中一等奖12项。该校获奖项目负责人为彭建兵教授,获奖者依次为彭建兵、卢全中、李军、黄强兵、邓亚虹、张勤、刘瑾、王启耀、刘聪、孙渊、宋彦辉、陈元明、李斌、石玉玲、成玉祥。
      ——该校申报的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司〔2016〕477号),该校赵祥模教授主持申报的“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立项,该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和该校联合共建。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出资2000万元,依托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的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遴选,先后有清华大学等5所985高校和3所211高校组织申报。经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公示并由中国移动对照需求确认后,教育部决定依托清华大学和长安大学共同建设。

      根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联合实验室将专注于解决:车联网环境下汽车智能出行基础理论与方法、车辆和交通移动通信及大数据基础理论;基于车联网的汽车安全与节能理论与方法、用于车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的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ADAS/自动驾驶对通信的需求理论、基于LTE-V/5G的自动驾驶理论与方法;车联网基础设施与车载设备测试、面向交通监管与服务的车联网大数据应用等科学难题。实验室三年建设期满并验收合格后,中国移动将持续滚动支持。实验室将建成一个能持续开展车联网领域的研发创新、项目孵化、应用示范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能力平台,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创造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应用范例,力争成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创新的示范基地。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整合清华大学、长安大学与中国移动三方的优势资源,充分释放各方的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活力,在“车联网研究与试验平台构建”“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重大项目联合申请”“开放性课题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对于促进该校“双一流”建设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