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在全国高校学报期刊方阵中名列第1位—

时间:2017-01-18来源:新疆教育厅

(本报记者 蒋夫尔)20161122日,“2016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568、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854、人文社科影响因子1.737,在全国高校学报期刊方阵中名列第1位。当这一消息传来时,很多人都不大相信。然而,作为主编的李建军却不那么意外。从倒数到排名全国高校列第一,这家边疆地区高校的学术期刊,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百货店”到“专卖店”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遭遇到了两大瓶颈现象。一个现象是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一个是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守株待兔式”。这样的境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同样遇到了。如何突破?一直是作为主编的李建军思考的课题。

高校综合性学报是“百货店”,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史哲大拼盘”,读者就像进了超市,看起来商品琳琅满目,实则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报为何只开“百货店”,而不能做成“专卖店”?面对瓶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加大了选题策划力度,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入手,进行专题化介入和深耕。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让学报的生命力得到彰显。

“我们发挥新疆的优势,注重人文特色,突出地域特色,坚守人文关怀。”李建军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我们坚持学报‘不搞百货店,只开专卖店’的理念办刊。”

对此,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对学报进行了改版。立足特色性、民族性、地域性,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对学报进行专题化统筹和施力。比如,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专题,学报就分了10个方面的专题进行布局。从“治疆研究”“社区研究”“双语教育研究”“边疆安全研究”等方面,刊发专题文章,进行全方位探讨,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影响。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性机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将“一带一路”研究、新疆特色作为看家的“基本盘”,围绕其进行专题化研究,把国内外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盘”,加强策划,着力精心打造。李建军认为,做好“新疆菜”和“中亚菜”是新疆高校期刊打破“千刊一面”的必然选择。

改版以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强化问题导向,做好专题策划,组织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多个特别策划,发表了新锐稿件200多篇。从“百货店”,到“专卖店”,学报的品味、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也引起了包括同行在内的各方关注和肯定。

从“等米下锅”到“精米自来

由于读者的“小众化”和特殊性,对高校来说,要把学报办出特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也曾遭遇过‘等米下锅’的日子,很艰难啊,没有好文章,怎么能撑起学报的影响力呢?”李建军说。

等是等不来“米”的,那就只能发挥主动,找“米”下锅。也就是说,必须要加强组稿策划。李建军告诉记者,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5%的文章都是通过策划“找”来的。李建军意识到,“内容为王”的极端重要性。一段时间,约名家、大家、专家稿件,成了李建军最主要的工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开设的“长江学者”论坛、“中国学派”、“丝路文化”“中亚研究”等专题栏目,使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办刊模式从学科综合型开始向问题综合型转变。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一些专家名家的文章出现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的频率逐步增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热点话题之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的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就已经在2014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这篇文章立即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多次转载,光是被作者引用就达到326次,创造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文在当年下载和被引频次的双重历史最高纪录。

担任主编的14年里,李建军先后约来了200多位名家的文章,不少文章在学术界和国家战略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载和引用超千次的文章比比皆是,有的文章下载量达到13000多次,足见其影响之大。

从“自留地”到“全球视野”

高校学报,很容易就变成学校教师们的“自留地”。然而,为改变这一局面,李建军想了很多办法。他将校内外稿刊发比例确定为1:9,而在李建军刚担任主编时,这一比例是倒过来的。

“学报变成学校教师们的‘自留地’,开放性就无从谈起,开门办报很难实现,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当时就决定要改变这一局面,开放办刊。”李建军说。

这个决定,当时遭遇到了不小的压力。校内的一些老师提出质疑,开口就问:“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还是不是新疆师范大学的学报?”面对这些质疑,李建军没有改变想法,而是顶住压力,下定决心要把学报打造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学术刊物。近年来,学报努力探索,做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探索者,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确保稿件质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建立起了审稿专家库,对文章实行专家匿名和作者匿名的“双匿名”审稿制度,凡是在“双匿名”审稿过程中未通过的稿件,一律不用。

一次,李建军约来一位知名专家的文章,然而这篇文章却在“双匿名”审稿中未获通过。刊不刊发这篇文章,让李建军很纠结。如果不刊发,以后还怎么向其约稿?如果刊发,违背了发稿规则,对学报是伤害。经过再三考虑,李建军决定不刊发此稿,并向专家说明了情况。没想到,李建军的做法不仅得到了这位知名专家的理解,而且还赢得了他的尊重和肯定。之后,这位专家有什么新的文章,首发便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在李建军眼里,学报就是他的两个孩子之一。学报影响力大了,名气上升了,各种关系稿也蜂拥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李建军严控关系稿、职称稿、权力稿,在文章标准上,丝毫不让步。

李建军有个理想,那就是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打造成为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我们愿作华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探索者,国家新型智库成果的发布者,当代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的引导者,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思想者’。”李建军动情地说,“我要当好学报的‘守门人’,要不然这棵付出无数心血培养起来的树苗就会枯萎。尊重学术,敬畏学术,给学术‘面子’,影响力回报也是丰厚的,这是作为学术刊物的责任和担当。”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