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咸阳师范学院在认真讨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支教团。根据专业特色,共组建了6支队伍赴结对帮扶对象淳化县,对留守儿童从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理疏导、亲情陪伴、国学普及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全员参与。该院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结合学院资源优势和帮扶对象迫切需求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淳化县地处关中北部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大量留守儿童暑期急需照顾和帮扶。该院党委副书记李宗领带领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淳化县与县委副书记寇宁、副县长鲁云霞,县政府办、教育局、妇联、团县委等单位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共同研究教育帮扶、志愿者服务等工作。该院院长方明、副院长吕广利、纪委书记王启和赴淳化县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并深入志愿者实践基地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吕广利与淳化县县长郭立志代表双方签订了《咸阳师范学院结对帮扶淳化县助力脱贫攻坚协议》,明确以智力帮扶、教育帮扶、志愿服务、助学扶贫等方式助力淳化县脱贫攻坚。
——精准对接,送教下乡,聚焦一线。该院团委就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相关事项先后与淳化县团委、淳化县妇联等单位协商确定淳化县城关街道办柳沟村、石桥镇咀头村、十里塬镇庄子村、沟圈村、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马家幼儿园等为该院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与对应帮扶村镇对接、进驻后,立刻深入各家各户、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走访,通过调研发现淳化县十里塬镇、马家镇、城关镇、石桥镇等4个乡镇的6个村庄共百余户,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家中主要劳动力基本都在外打工,各家均有1到3名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老人年迈,儿童无人陪伴,缺乏家庭教育。据统计,此次该院帮扶的淳化县留守儿童有220名左右。
志愿者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但大多数都没有进行充分利用,放学后同学们主要是在打闹、游戏,加之缺少课外书籍等,没有养成继续学习课外知识,开阔眼界的习惯。志愿者团队为幸福家园的留守儿童购买了大量课外图书和学习用品,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解,结合专业特长,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方案。按照“取得留守儿童的信任、加强同留守儿童的关系”的思路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目标,有针对性的组织了作业辅导、手工折纸、画画、绘制文化墙、心愿墙以及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将丰富的知识和学习的乐趣带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倾情奉献,扎实工作,成效显著。志愿者们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进行国学教育,传播中华经典,教育留守儿童汲取优秀文化,励志前行;开展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开发孩童智力,锻炼其手脑等协调能力;通过课业辅导,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困难,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美术教育,教会留守儿童美术构图、彩绘基础,教育他们认识美、创造美;美术创作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并利用投影仪等与“爱心妈妈”一起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通过荧幕传递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一言一行,掌握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做好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让“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一起活动,融入孩子内心世界;教手语、学舞蹈、开展趣味活动,培育了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操,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一样的幸福与温暖。
此次志愿者活动,该院共有7名教师,60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他们精心准备,全力付出,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预期的任务,实现了宣传扶贫政策,调查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目标,同时也使志愿者们认识到留守儿童们不容忽略的教育问题,坚定了志愿者们将助力脱贫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志愿者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淳化县电视台、微淳化、淳化县妇联官媒等媒体接连报道和转载。淳化县马家镇桥上村全体村民还向志愿者赠送了锦旗,淳化县妇联主席张轶睿为志愿者颁发了奖状。
为了使教育关爱机制常态化,学院与淳化县妇联和各留守儿童幸福家园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目前,由该院负责的“爱心妈妈”培训已经正式启动。各实践团队也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继续对留守儿童及各村镇进行志愿服务,并继续根据结对帮扶县、村所需开展形式内容更加丰富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