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该校出台《山东农业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对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方案》指出,共青团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方案》指出,共青团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学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二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让青年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学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三是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四是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团组织首创精神,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方案》指出,共青团改革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组织, 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 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广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引导山东农大青年师生努力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方案》强调,共青团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1.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在校团委实行“职能科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设组织部、宣传部、社团管理部等 6 个内部工作机构。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制度,密切联系、直接服务更多普通青年。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持续打造学校共青团工作品牌,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等项目规范运行和内涵提升。二是健全基层组织制度。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5.强化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校级团代会原则上每 5 年召开一次,院级团代会原则上 2-3 年召开一次。6.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的指导,推动学生会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7.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基础团建,扎实执行“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深入实施“团支部+”创新试点工作。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8.继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9.丰富完善学校共青团“三色”育人体系,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成长规律,打造学生成长成才的绿色品牌。10.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结合“一院一品”团员青年培育计划,深化实施团员青年能力素质拓展工程。11.健全实践育人普及化参与机制,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建立各级共青团组织与学校、学院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13.推进学校“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整体格局。四是完善队伍建设。14.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团,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15.完善团学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完善学校团干部培训工作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16.完善团员发展和团员教育管理制度,按照“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的要求发展团员,推动团员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