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会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轮训等多种形式,让辅导员对会议精神更全面地把握、更深刻地领会。校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强调,高校思政工作没有“暂停键”,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把责任落细、落小、落实。按照学校部署,各学院辅导员在继续做好学生党建和主题教育等传统思政工作的同时,不断进行延伸和拓展。
——从基本环节着力。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前哨,抓好基本环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基本环节不仅是生活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上半年,各学院辅导员在师生党员中围绕破解“德智分离,知行不一”问题开展研讨,结合实际案例,剖析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了师生党员的对标要求,夯实思想基础。深化“头雁领航”新生教育工程,每年选拔学生骨干担任领航员,对接新生宿舍,成为帮助辅导员在入学适应、习惯养成、思想引领、学业帮扶方面的有力助手;引入课题组担任班主任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的各自优势,和学生工作队伍一道,共同扣好大学生入校的第一粒扣子,奠定成长基础。
——让第二课堂给力。习总书记在思政会上指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有研究表明,平均每位大学生四年里拥有6000个小时的课外时间,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外。学院开展的“塑造自我工程”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规划好这6000个小时。一方面是拉菜单,西电科大辅导员将学校、学院的主要课外活动按对应能力、适应年级分类,让学生尽早知晓,根据喜好自主选择;一方面是强供给,在入学之初,学院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九型人格测试,以这个“大数据”为支撑,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尽量“精准”的提升学生所欠缺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新开展的“教授咖啡”“体育俱乐部”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在网络思政上发力。“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网络已经成为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学院改版网站、组建了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团队,“两微一网”的作用正在逐渐向信息发布与思想教育结合的方向转变。学生创作的毕业MV《一路有你》《春风十里》在“朋友圈”内广为传播;刚刚推出的原创歌曲《变》唱出了国家、学校发展的变化,在省教育厅微博推送,网络文章获得全国思想宣传优秀作品三等奖。发力的同时也在借力,辅导员们积极点赞、评论、转发微言教育、共青团中央、以及学校官微的好消息、好作品,持续传播网络正能量。
一年来,全校师生都欣喜得看到学校思政工作大格局的新气象。“一切工作到支部”不仅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更增添了每个党员的思想归属感;总书记的回信、无与伦比的“互联网+”大赛不仅向全国乃至国际递出了一张耀眼的“西电名片”,更加强了每位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主雕塑、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极大浓郁了校园文化,更再次树立起西电薪火相传的精神丰碑,为国家贡献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是教育引导学生的“活教材”,同时也为辅导员们开展思政工作鼓足了元气和底气。
党的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辅导员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使命就是人才培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辅导员代表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努力争做和培育“三有”西电人,在学校“一流建设”的奋进之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