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2013年,聊城大学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全国较早举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旗,4年来以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好的激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聊城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推行创新创业学分,规定每名学生必修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让创新创业学习成为大学教育的规定动作,同时对有双创项目的学生给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并允许他们把学分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分进行置换,还可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这样就既保障了创新的时间,还能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
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了 《创新学》《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对有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开设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并依托“创新·创业·就业大讲堂”,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和建议。目前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双创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已建立。
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建立起了不同面向、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各类服务机构,为各类具有不同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支持与服务。
“一专业一竞赛”,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竞赛项目,具有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该项目降低了学生参与创新的门槛,且贴近专业学习,更易获取专业老师的支持,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另一个助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这是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开展的一个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动。学校拨出专项资金,每年在学生申报的基础上筛选出上百个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予以资助,2016年更增加到200项校级立项项目。目前立项的近400个项目已有近百项顺利完成结题,结题项目近半数的成果参与学科竞赛项目并获得奖励。
为加强对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和重点支持,学校在相关优势学院筛选了10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2个学科竞赛基地,这些基地依托学院的教学、科研优势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实行共享,同时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团队开放共享场地、仪器设备、图书文献等,方便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为了给创新创业者解决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学校建设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分别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由各学院自主建设、自主管理,是分散式的、就近就便的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团队可就近入驻,就近就便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也便于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学们亲切的称呼工作室为“创业苗圃”。当前已有18个学院在教学楼、实验楼腾出场所予以建设。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位于综合实验大楼九层,是学校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设立的。孵化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水电、网络接口、办公桌椅等基本办公条件,时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沙龙,提供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在孵化园区,创新创业学院还建设了创业培训教室,购进了创业沙盘、创业模拟实训系统,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高级创业培训,时常邀请国内著名创业培训师前来授课。
孵化园自2014年设立至今,先后选拔入驻企业38家,现已工商注册18家。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也将申请工商注册,以便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加细致和周到的服务。
目前,聊城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从创新创业课程启蒙,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初试牛刀,将训练计划的成果参与学科竞赛进行深化提高,成熟的项目进驻孵化园实现项目转化这样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认知正在逐步深化,各个环节的细化调整也正在进行。(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