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用心植入劳动基因,全力培育劳动品质

时间:2016-12-26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一、起点早、全覆盖,将劳动精准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06年,学院开始推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劳动教育是“三练三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做人,能做事”,使当代大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完善其人格,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劳动教育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之一。

二、定位准、差异化,在全国率先设立劳动的必修学分。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学分,规定所有在校生都必须完成劳动必修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劳动必修学分。劳动教育必修课为2个学分,8个工作日,共64个学时。学生接受学院统一安排的劳动课程教育,并撰写课程实践报告,成绩合格者,获得2个学分,原则上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三、促执行、有保障,成立学生模拟公司和劳动学时管理办公室,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执行。锦城成立学生农场模拟公司,学生管理自主经营。2006年,锦城学院划拨了100亩土地,分配给5各系,每个系20亩,成立学生农场模拟公司,由学院副院长王亚利教授担任董事长,公司经理由学生竞聘上岗。截至目前,锦城学院共成立了15个农场模拟公司。学院成立了劳动学时管理办公室,负责劳动学时管理和劳动学分的统计、审核、发布,认定流程清晰,劳动学时管理严格,且细分为农场劳动学时管理、非农场劳动学时管理两大部分。

四、有实效,出成果,十年劳动教育、硕果累累。十年劳动教育,十年学生农场耕耘,十届学生必修课程,硕果累累。十年来,1013个班级共39956人次学生完成了劳动实践教学课程,累计开设253个教学班劳动课并完成8576个劳动实践教学课时量,完成劳动学时总量高达280万个学时。通过九年的农场劳动,锦城学生参与农耕活动,累计种植农产品多达60个品种,累计培育花卉20多个品种,农产品产量高达8万斤。劳动教育对锦城学子影响极为深刻,完善了人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农场劳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五、受认可、影响大,劳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从2006年至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卫视、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相继到锦城学院进行采访,并以新闻、深度报道和访谈等形式报道了劳动教育。对学院将劳动作为必修课,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将所学知识学以至用的教育理念,高度认可。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