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最终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百色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来,10年间着眼于百色及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紧扣百色地方发展脉络,以服务老区的振兴发展为己任,不断强化服务职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瞄准地方经济发展 对接产业培养人才
百色学院早在升本初期,就把为地方服务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积极奔赴百色市各县区广泛征求地方政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明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方向。2008~2010年,学校与百色市12个县区全部签订了第一批次的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广西和百色市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发展定位,学校科学申报新专业,积极改造旧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优势专业。到 2016年学校43个本科专业中,35个可与百色市相关产业对接,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事业关联度超过80%。
不仅如此,学校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培育和打造产业服务型特色专业,形成了铝工业产业学科专业群、亚热带农业产业学科专业群、城镇化建设专业群三个特色学科专业群,打牢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基,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开展双创特色活动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近年来,百色学院健全机制,激励全体师生的校园 “双创”活动,展现了百色学院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学校创办了广西首家实体创业学院——百色学院中科创业学院,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
一年多来,中科创业学院扶持了4个获得企业百万基金支持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为39个创业团队提供业务基地和资金支持。以百色市威山福金电子商务为例,这个由学校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部分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团体,将百色市的芒果卖到全国各地,实现利润过百万,推动了学校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学校以创业学院为基石,与百色市共青团组织构建了“百色市青年创客大街”,为地方创客队伍搭建了科研创新、特色农业、旅游服务、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创业孵化与实训一体化平台,成为了百色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集散地。
继续教育围绕需求 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百色学院在做好全日制人才培养的同时,还突出抓好继续教育发展,通过短期培训为地方政府、各行各业培育了大批人才。2年间,学校通过国培、区培,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培训教师665人,有352人幼儿教师取得岗位资格,百色市140人中小学校长取得任职资格。还培训百色高速公路基层骨干80人,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警察567人,培训百色市县区地方税务局干部540人。还与百色市委组织部共同开办“红城夜校”培训,80人市直处级干部得到提高。
在科技创新方面,百色学院全面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承担了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0项,为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革提供了动力。目前,以百色学院为专利权人提交的专利申请达365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122项,外观设计专利158项,获得专利授权18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128项。
以文化事业为例,学校与地方文化、文博部门合作,对右江流域及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研究和保护性开发,建有全区高校第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此外,学校作为全国11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创作完成了《百色起义组歌》,成为全区第一个演唱原创组歌的高校,这些都为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在,百色学院广大师生正以“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和科研实力,在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为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为百色革命老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