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九时,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年“温暖工程助学行动”暨德州市中华职教社、英翔近视弱势研究所“同心爱眼护眼行动”捐助仪式在山东华宇工学院国际文化中心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主任郭爱玲,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牟强,德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彭小毛,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孙大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秘书长朱令珍等省市领导以及德州市委统战部、受资助学校的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山东华宇工学院40名受资助的学生同来自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的60名学生参加了捐助仪式。会议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孙大川主持。
大会首先由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秘书长朱令珍宣读资助决定,与会领导向受助学生代表发放了助学金和眼镜产品。
德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彭小毛致辞指出,“温暖工程助学行动”捐助仪式第一次放在市级举办,直接捐助德州市职业院校的100名贫困学子,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统战部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对德州特别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德州统战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坚持“强市必先强教”“兴德必先兴才”,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的关键一环,采取有效措施加速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今天,省“温暖工程助学行动”和市“同心爱眼护眼行动”奏响了温暖工程在德州的第一乐章,让温暖工程的阳光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希望广大学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强自立,积极向上,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社会担当、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为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出新的贡献;希望受资助高校持续关注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切实搞好服务保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加深对统一战线的理解和感情,让每一名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希望省委统战部一如既往地关心德州,支持德州,多做调研指导,将德州作为长期对接工作的联系点,为德州发展倾注更多的精力,提供更多的帮助。
省政协副主席、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主任郭爱玲作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省职教社向参加今天活动同志们、同学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向支持、配合活动开展的德州市委统战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英翔近视弱势研究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组织这次活动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她充分肯定了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和德州市职教社近年来通过开展“温暖工程助学行动”帮助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所取得的成绩。为确保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她讲了三点意见:第一,准确把握新形式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做好职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愿景、新战略、新举措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进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积极作为、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积极的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坚定信念、感恩社会,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受助大学生要正视并战胜困难,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的关爱换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坚定信心、自强不息,提高素质,练好本领,以优异的成绩和将来出色的表现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才,让美好的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三,加强领导、打造品牌,推动我省“温暖工程”项目实施迈上新台阶。省市职教社要立足地方实际,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挖掘各方潜能,多方筹措善款,在精准扶贫领域打造工作亮点,培育体现本地职教社特色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受助院校代表和受助学生代表在捐助仪式上也分别作了发言,表达了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之情,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深切的感谢之意。
据悉,温暖工程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开展的综合性大型公益活动,是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的品牌工程,是统一战线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温暖工程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秉承“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一片”的指导思想,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帮助实现稳定就业。实施二十多年来,温暖工程项目已成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品牌工程、点亮工程。“温暖工程助学行动”则是山东省中华职教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统一战线“同心扶贫攻坚行动”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的一项关爱职业院校生活困难学生、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爱心行动。这项活动已连续组织两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省职教社通过自筹和社会捐助的方式筹集资金10万元,对全省3所职业院校中的1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进行资助,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人才培养,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