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陕西中医药大学:把好扶贫“脉搏”开好脱贫“良方”_陕西教育新

时间:2016-12-19来源:加入收藏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旬邑县马栏镇长舌头村的扶贫工作始于2012年。学校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工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把好扶贫“脉搏”开好脱贫“良方”,坚定不移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行政把扶贫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工作安排,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陕西中医药大学扶贫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发挥相关职能机构扶贫功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力和政策保障。确定扶贫目标,完善扶贫机制,设立扶贫专项资金,举全校之力做好定点扶贫、精准扶贫工作。

      ——开展调查研究。学校严格落实“五个一批”的要求和“一户一法、一人一策”的原则,实地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巩固帮扶效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的“精准扶贫”采取强有力措施,通过深入村委会、村幼儿园、村小学、村贫困户家庭实际察看,与马兰镇领导、村委会、村教师、贫困群众交谈,了解贫困群众生活现状和需求,使扶贫工作更贴近群众的需求,扶贫措施更有针对性。

      ——制定扶贫规划。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在快速掌握基本村情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制定出《陕西中医药大学驻村扶贫工作规划》。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寻找当地需求与学校优势的结合点,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和社会动员等方面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从加强驻村干部选派、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精准投入扶贫资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发挥教育扶贫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着手,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学校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有效途径,采取“高校+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制药企业”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学校组织中药学有关专家教授赴扶贫点论证调研,确定连翘等中药材种植可以在扶贫点大面积推广。为更好的指导村民种植连翘,学校有关专家教授结合扶贫村实际,编印了《连翘种植手册》,并为村民讲解有关连翘种植的基本知识,同时联系药厂企业为村民解决连翘的销路问题。长舌头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该校组织中药材种植专家团队指导其种植中药材,同时协调评审专家积极配合村上申报省级药材示范化种植基地。

      ——加强医疗服务。学校定期组织名老中医和专家教授赴长舌头村进行义诊送药活动。同时针对村卫生室简陋,群众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差等问题,学校及时与村委会协商,由村委会选派本村2名热心医疗卫生事业的医疗人员来学校两所附属医院进修培训,培训费用由学校承担。为村上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村医。通过三年的培训,村医的诊疗水平明显提升,可以满足长舌头村村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因病致贫的现象,保障群众脱贫致富长远发展。

      ——解决实际困难。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使扶贫方案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学校领导带队多次赴当地考察调研,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为了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变长期以来长舌头村村委会办公场所简陋和群众文化活动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协调40多万元完成了对长舌头村委会办公室及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落实了帮扶资金,用于长舌头村的文化室、图书室和卫生室建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善群众看病场所,引领村民文化致富。

      ——宣传惠农政策。学校在扶贫点设立宣传栏,就国家“三农政策”及扶贫开发政策专门进行宣传,并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了解国家及省市县各级的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摘其重点及与村民切身相关的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使村民了解政策,做到心中有数。

      ——完善教学设施。针对长舌头村小学办学条件落后,学生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情况,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从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中抽出30台计算机及30套桌椅,捐赠给长舌头村小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