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叶城县萨依巴格乡乌依拉开尼提“双语”幼儿园,学生们在参加升旗仪式。
新疆启动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以来,3000名干部积极参与支教工作。新领域,生源突增、条件艰苦……纵使困难重重,他们坚守前行,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去呵护那一朵朵祖国的“小花”。
生源突增 扩建应急园应急班
12月14日10时,喀什地区叶城县萨依巴格乡刚刚迎来晨曦。距离县城30多公里处的萨依巴格乡乌依拉开尼提“双语”幼儿园门口,陆续有家长牵着孩子来上学了。
此时,张斌和幼儿园的其他老师站在校门口,将自己班里的孩子领进教室。经过一番安顿,再带领孩子排队来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
张斌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11月初,他参加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来到乌依拉开尼提“双语”幼儿园任教。同行来到萨依巴格乡支教的一共有7名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
执教第一天,张斌的班上只有13个孩子,第二天突然增加到30几个,全是第一次来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时,他一人要负责孩子们的教育教学,吃饭、睡觉、大小便、个人卫生、教室保洁,常常手忙脚乱。
学生人数为什么会激增?萨依巴格乡副乡长、教育党总支党组书记吴振宇介绍,由于经济、观念、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以前孩子们在五六岁时,才被家长送进幼儿园。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惠民政策,实现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覆盖,萨依巴格乡广泛动员居民,送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当村民得知这一喜讯时,纷纷给孩子报名。
吴振宇介绍,经过前期摸底,全乡3至4岁的幼儿共有718人。目前,除了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适龄幼儿的入园率已经达到100%。乡里原有的幼儿园无法容纳这么多学生,故依托原有幼儿园、村委会空置的办公场所建成23个应急班、应急园,支教老师们便在这里任教。后期将逐步完善应急园、应急班的教学设备。
渐入佳境 一人上学惠及整个家庭
有了教学场所,师资力量不足仍是难题。按照标准配备,一个班级应当配有“两教一保”:即一个主班、一个配班、一名保育员。分别负责教学工作,孩子生活上的一些工作,比如打扫室内卫生,孩子的一日三餐。应急班、应急园一时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只能让一名支教老师身兼三职。
为了让支教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萨依巴格乡党委、政府统筹各村协调,为每个应急班增设一名生活老师和一名保育员。组建学前双语支教志愿服务队,招募当地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退休老师、热爱幼儿教育的育龄妇女担任保育员,号召学生家长轮流值班担任生活老师。各司其职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乌依拉开尼提“双语”幼儿园园长邓莉华说,支教老师为幼儿园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到来不仅充实了师资力量,还带来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老师们共同开发课程寓教于乐,孩子们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支教老师们都很有责任心,看得出他们是真心爱孩子的。支教工作经过最初的爬坡过坎,总结出很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在萨依巴格乡巴什库其幼儿园(9)村教学点支教的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干部海日古丽马合苏木,孩子们都管她叫老师妈妈。海日古丽马合苏木说,农村幼儿园条件没有城市的好,但是孩子们的心灵一样纯真。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对新事物的渴望,每每让她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深入认识到支教工作的深远意义。
而适龄幼儿能够及时入园,受惠的往往是一个家庭。家长阿依仙吾布力介绍,她在叶城县城郊开商店,以前每天早上要开着摩托车把孩子带去店里上班,经常无暇照顾孩子,大人小孩都遭罪。自从孩子上学后,她可以专心工作了。
支教工作在萨依巴格乡渐入佳境的同时,仍有许多困难。比如,支教老师们普遍反映,支教点仍然短缺各类教具,期待尽快得到解决。大家同时也表示,只要用心诚心,所有困难都能克服。
11月5日,在叶城县萨依巴格乡乌依拉开尼提“双语”幼儿园应急班,孩子们收到了社会爱心人士寄来的教具。
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