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103位各国青年代表齐聚上海 模拟国际规则议事

时间:2016-08-0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场彻夜不眠的马拉松式谈判

  7月29日上午,在2016年Y20(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闭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猛将Y20公报呈交G20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筹委会代表、G20事务联络员谢波华大使时,他终于舒了一口气。在此之前,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了。

  和他一样一宿没合眼的,还有其他21位代表各个国家和组织的团长们——那场28日晚上召开的团长会,从当天晚上8点一直开到第二天早上8点20分,整整一个晚上,除了简短的休会外,12个小时里22名团长彻夜谈判,讨论磋商不同意见,形成最后公报。

  作为Y20最重要的成果,这份代表着来自二十国集团的20个成员国,以及埃及、西班牙、哈萨克斯坦、老挝、新加坡等嘉宾国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103位青年代表所达成的关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共识的公报,最终将提交给G20筹委会,向G20领导人反映青年的心声和诉求。

  实际上,讨论和磋商在两天前就已经开始。从27日下午到29日清晨,一轮接一轮的圆桌讨论从未中断,围绕“消除贫困和共同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5个议题,两天来各国代表唇枪舌剑,在争论中寻求最大共识。

  “这是一个很煎熬的谈判过程,谈判方有20多方,彼此诉求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在短短两天内凝聚共识,难度可想而知。”中国代表团成员姚乐对这两天来的谈判印象深刻,“这个过程中每个代表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妥协,要去坚持什么,可以有选择地放弃什么,都要作出战略性选择。”

  在28日晚上到29日早晨的这场团长会上,争论达到白热化。“哪些条款可以留下,哪些条款应该去除,采取什么技术指标规定,替换什么更准确的词句表达,都会引起一番争论。”王猛说。有时候某个问题引起较大分歧僵持不下,会议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此时的团长们看起来不言不语,却都在低头默默使用手机——几场游说“拉票”的“小会”正通过一个个临时建立的微信群热闹激烈地进行。

  还好,在历经多轮讨论和磋商后,团长们终于在29日早上8点20分达成一致,全部投了赞成票,最终版公报终于出炉。“公报最后通过的那一刻,我们真的非常高兴,全场都高高举起写有自己名牌的桌签,欢庆‘胜利’。”王猛说,那一刻,尽管大家都已疲惫不堪,但看着这份凝聚着20多方代表共识的成果新鲜出炉,仍然激动万分。

  争论与妥协中感受国际规则

  在本次Y20青年会议上,中国派出了5人的代表团,除了团长王猛外,还有全国青联委员饶谨、香港青贤智汇主席谢晓虹、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姚乐以及外交学院本科生李龑,都是80后、90后。

  由于Y20的性质是多边会议,这种会议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参与代表在会上会下做大量准备工作。在入选为本届Y20中国代表后,王猛和代表团成员们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为本次Y20峰会做起大量的准备工作。

  “来参会的都是全世界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会前,每个人都要对公报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会上要对一些细节做出迅速的解释与回应,这要求准备工作必须做到细致详尽。”王猛说,为了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几乎每天都在高度紧张的准备中。“每天凌晨2点睡觉,一早5点起床。尤其是国别演讲的环节,我们几个在房间里整整演练了好几天。”

  与G20一样,Y20会议的每个代表都是本国或所在组织相关诉求的代言者,在这种多边谈判中,如何让己方诉求被大多数人接受、形成共识,既考验着代表的谈判磋商技巧、动员能力、沟通能力、话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技能,也考验着代表们对国际规则、国际事务的熟知度。

  “在圆桌会议上,你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微妙的国际关系’。”姚乐说,不同的国家发展程度不一样、利益关注点不一样,对一些议题所持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常常需要在交谈中相互试探底线,寻求平衡。比如在讨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承担的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代表往往希望共同但有区别地承担责任,同时要求发达经济体给予更多科技支持;但是发达经济体代表往往希望平等地来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围绕这个问题,代表们争论了差不多一整天时间。

  在圆桌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给印度尼西亚代表团团长哈尼法·艾哈迈德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的青年代表们开放、自信,很有国际视野,对一些全球治理的问题有足够的认知,对最后的公报贡献很大。”她说。

  谈起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团长王猛也自信满满:“我们了解国际经济治理、国际年轻人交往规则,我们可以很自信地与他们平等对话,中国经济、科技创新的发展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拿出来跟世界分享。”

  交流互动中增进理解

  本次Y20会议的主题是“推动青年创新,实现共同愿景”,在会议中,“创新”“创业”也成为代表们口中频频出现的热词。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也引起了外国代表的关注。英国代表团团长伊恩·梅森自己就是一名创业者,他这次参与讨论的议题是“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在会前,他曾花了两个月时间带领其他4名代表走访了英国数十所大学、社会组织等机构,面谈和在网络上约谈了数百名英国青年。

  在Y20会议期间,伊恩也走访了上海的一些创新工坊,并与中国的青年创业者代表进行对话。从互联网金融到机器人制造,从“体外骨骼”到农业创新,广泛的创业领域引起了伊恩的极大兴趣,也让他对中国未来的创业环境充满信心,“中国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给了我很多启示,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互相借鉴。”伊恩说。

  中国代表团的饶谨也是一名创业者,在这次Y20会议中参与了“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他的感受是欧洲等西方的青年代表常常把青年创业者摆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最关注于政府应当提供哪些服务、怎么给青年创业公司提供保险,而中国的年轻人想得最多的却是怎么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大家观点不同,却常常能给彼此以启发。”

  交流互动中,外国青年代表对中国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许多代表而言,这次参会也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参会的近一周里,他们此前对于中国的各种模糊想象,都在眼前具体起来。

  美国代表团成员考瑞娜·杰内卫尤特是乔治城大学在校学生,这也是她第一次来中国,高铁、摩天大楼以及便利的微信支付等科技服务无不让她感到非常惊叹。考瑞娜把中国的发展称作“叫醒服务”,“中国发展得非常好,就像中国一句成语所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更愿意把中国的上升发展形容为‘叫醒服务’,中国告诉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中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都有积极的作用。”

  “整个世界都在以比较乐观的态度看待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如果中国的经济可以保持好的态势,那么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也会更好。”俄罗斯青年代表维克托·卡拉米克说。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