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佛山市南海区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17-09-04来源:南方日报

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人才岗位需要也越来越紧俏。然而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个问题: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切合企业需要,企业难觅对口岗位的人才。

“以前公司没有设专门负责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岗位,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和对专利管理的重视,前两年开始设立这个岗位。”位于佛山高新区一家从事薄膜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说,专利管理的相关人员招聘比较难,按照传统的专业对口是招聘法律专业的,但是这个又属于里面较为细分的,目前只能暂时从其他部门调派人员过来,通过培训后上岗。

企业面临的这一难题,或许很快能得到解决。日前,“广东知识产权创新学院”(以下简称“创新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南海科技局举行。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学院,创新学院是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与深圳市海科创新学院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成立。比如在课程设置上,也将由三方联合设立。

不难看出,创新学院成立的背后是办学模式的新尝试,也是政府为企业搭建培养更有针对性人才的一个新尝试。

从源头上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很多企业的专利管理专员都不是相关专业的,他们往往是应聘了这个职位或者是从其他岗位调到这个职位去的。”对于目前南海区企业在专利管理方面人才培养,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以下简称“南海区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坦言,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一直有。

“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对专利管理和知识产权也越来越重视。”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梯度储能利用;传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关键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余海军说,此前企业也派人员参加了南海区科技局举办的“企业专利管理师”的培训班,合格后也获得了“企业专利管理师”证书。

面对庞大的市场缺口,南海在此之前更多是通过“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对包括南海区企业在内的周边企业进行的“内生式”培训,针对包括企业的专利管理师就如何撰写专利等进行了培训。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该方面专业知识和人才需求的越来越大,如何从源头上加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越发值得思考。

此次三方合作成立创新学院就是击中这一痛点。“之前我们基本是靠举办培训班、辅导班等形式培养人才,在高校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困难。这次能够推动其成为全日制课程开展,相信会形成带动效应,推动南海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南海科技局副局长徐婉贞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与深圳市海科创新学院有限公司三方本着集成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同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促进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共同进步。

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三方将依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将成立“广东知识产权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通过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校企联动办学模式,达到三方共赢,助推佛山乃至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发挥三方专长,实现1+1+1﹥3

三方之间如何发挥各自专长,实现1+1+1﹥3的效果?

毋庸置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将利用人才、技术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产业学院中负责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提供日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区域交流、专项研究以及人力资源等服务。

“全新的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式办学,最关键的是特色课程、教程,我们学校老师可以尝试跟企业、地方合作去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编进地方特色案例,编写中国典型教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雄平说,今年首次开设法学(知识产权方向)专业,首批招收的30名学生将直接享受创新学院的各项共享平台和资源。为了“不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篮子里”,佛科院还设置了知识产权公选课,供全校学生选修。

而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代表政府一方则发挥其国家级培训基地的渠道优势和先发经验,提供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支持,推动学生实习实践和评价工作,培育企业专利管理实务人才,探索企业知识产权职业标准。

深圳市海科创新学院有限公司则依托海科集团的业务优势基础,进一步向知识产权培训方向发展,在知识产权实务上,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价值评估和分析、专利研发布局、专利导航分析、专利法务、技术专利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等,为产业学院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指导。

“深圳市海科创新学院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服务本土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希望将创新学院打造为一个技术转移、转化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平台。”深圳市海科创新学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峰说,一方面希望从科技人才社会化培养这块,为佛科院学生进入社会前提供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实现从学校到社会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在和社会企业广泛接触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和学校、政府一起,进行理论化提升,优化政府政策制定,形成良性循环。

共建知识产权产业学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三方将共同实施佛山(南海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为佛科院第一批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知识产权知识体系(核心课程和系列教材),创建行业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南海范例;共建高层次科研平台,广泛联络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司法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组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等等。

同时,三方还将共建产学研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不影响组织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校企行业联合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徐婉贞说,总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南海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大楼将对佛科大的师生们完全免费开放,包括其中的众创空间、交流区、多功能培训室、会议室等。

相关

南海4年共培训专利管理人才2105人次

“这次通过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校企联动办学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徐婉贞说,借助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打造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契机,南海科技局将通过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在实践中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同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促进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共同进步。

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并不是首次。早在去年,南海区科技局就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合作共建仪式,从而搭建起中小企业与高校教授与学生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相比之下,此前的合作更多在于撬动高校的创新资源,让高校知识产权在科技和市场里面进行转化,而此次三方共建创新学院,则是解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问题。

事实上,南海也早已意识到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紧缺的现实情况。早在2013年,南海就成立全国首个“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其旨在通过该模式培养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人才。南海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服务“百千对接”工程,即从各镇街企业服务专员、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人员中培训选拔100名专利特派员直接与企业对接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区的企业中至少培养1000名专利管理师,通过内外结合,提升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

此后,南海每年都通过培训班等形式,围绕专利管理、质押融资、侵权纠纷处理等重点内容,对企业专利管理师人才开展培训,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截至目前,该基地立足南海,辐射全省已举办了18期企业专利管理师培训班,培训人数2105人次,90%以上学员接受课程培训后,能有效发挥带头作用,协助企业实现专利申请维护。(记者 李慧君)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