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事业单位资讯 >

长春市二道区实施“二道梧桐”英才计划激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时间:2017-08-21来源:吉林日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谋而后动,长春市二道区全面实施“二道梧桐”英才计划,全方位激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广聚天下英才,厚植创新动能,其成就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二道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1亿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出台“二道梧桐”系列政策,规划建设“三港五园”人才创新创业联动区,创新“集成式”人才保障服务,掀起了人才创新创业新高潮,3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千余名大学毕业生走进创业场,两万余名产业人才投身经济发展第一线,为实现“五个二道”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实现幸福美好二道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二道人才政策越来越好,二道人才开始源源涌出,他们正扎根二道大地,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众多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看二道,钟灵毓秀,英才辈出!

看二道,创新创业,激情涌现!

看二道,繁荣美好,蓝图可期!

政策创新一小步,人才发展一大步

以政策创新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聚才留才“强磁场”

“政策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今年以来,长春市二道区着眼构建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精准把握“人才是创新的根本要素”这一定位,不断深化人才政策机制供给侧改革,重磅推出“二道梧桐”英才计划,在人才发展理念上快人一步。

持续推动政策体系完善。继去年推出促进人才发展“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之后,于近期发布《“二道梧桐”英才计划暂行办法》《二道区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二道区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评选实施方案》《二道区首批优秀专家评选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其中《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试行)》涵盖了人才培养引进、成果转化激励、创新平台建设、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共计15条。

持续打造政策制高点。每年设立金融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总部建设和人才队伍开发。完善参股投资、跟进投资、企业上市(适时)退股、贷款担保贴息、科技创新券等市场化机制,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益;建立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制度。对入库企业从区外新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10%最高6万元补贴;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800元、500元补贴。自政策发布以来,融资担保平台合作银行增加到10家,为企业融资1.4亿元。

持续加大人才奖励力度。在人才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对二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团队及企业。授予“二道区突出贡献企业”“二道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荣誉称号,并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目前,累计吸引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270多名科技人才,投身全区产业发展一线,取得近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聚焦产业高精尖,梧桐参天凤还巢

以产业转型推动需求模式转型,擦亮引才惜才“金招牌”

产业是吸引人才最好的载体,人才是发展产业最强的引擎。基于此,二道区紧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突出强化精准引才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大力度引进物流领军人才、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与二道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人才集聚态势。

实施“1133人才兴业计划”,开启传统人才“转换器”。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沉淀了大量的产业技术型人才。为遏制产业人才外流,激发沉淀人才资源活力,二道区出台“双稳三免一暖流”政策机制,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8家高校合作,建立了技师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下岗职工1万余人,培养出首席技师125人,一大批产业人才重新回到产业一线,为16家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二道梧桐”英才计划,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增长极”。围绕战略性新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业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等二道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引进一批能够实现支柱产业一枝独秀、主导产业跨步集群、新兴产业跃升突破的“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人才项目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人才发展与产业规划深度融合。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业项目”引才模式,推动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聚集。在政策感召下,传化智联长春城市物流中心奠基开工;易启科技、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昊远地理信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实施“510人才引进计划”,建立招才引智“加油站”。制定人才开发路线图,依托用人单位,通过“纵向+横向”联动引才,引进紧缺急需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通过采取企业间交流、传帮带等横向联动,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能。目前,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知名教授8人、博士35人;申请专利62项,获得授权48项。

打牢基础建平台,产学研用创品牌

以平台孵化加速创新创业孵化,构建育才留才“梦工厂”

人才创业需要平台,施展才能需要舞台。二道区坚持“筑巢引凤”“筑巢育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紧盯长吉图、“一带一路”等节点,超前预判人才需求,整合生产要素,集聚创新资源,全面开展以“三区联动”为引领的“三港联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构筑“四高联动”对接平台。树立“大学是最好的孵化器”这一理念,牵线14家高校、职业院校、社会组织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对接平台,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订单式”培养,特殊工种量身定做。

搭建“三港五园”创业平台。规划建设科技人才港、物流人才港、金融人才港,促成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用平台,形成“三港联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利用总部楼宇、企业用房等空间资源,高标准建设凯利青年电商创客园区、福地中小企业孵化园、正茂创业园等五个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众创平台,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工厂、创新街区、孵化器等新型众创空间。

创设“高端引智”竞争平台。加大科技企业加速器、高端引智港、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力度,利用3到5年时间,打造1至2栋在全省、全市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型大厦,推进人才、智力、成果整体引进开发,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今年下半年,二道区全面启动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创建评选工作,制定《二道区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评选实施方案》,确定高端引智人才港和创新孵化人才园两级人才平台创建评选工作,评选活动于8月中旬启动,11月上旬结束。目前,高端引智港集聚了100多名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发展引领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优化服务抓环境,产业链条党旗飘

以服务升级带动人才队伍升级,营造爱才崇才“生态园”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为此,二道区建立东北首家“同心港”人才党组织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开展“科技企业+红色人才”双孵化工程,打造“党建+业务”双指导模式,引导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的政策看齐,打造人才服务最优区。

突出政治引领,让人才工作植入“红色基因”。探索在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建立人才党支部,树立一切服务、一切工作、一切活动到支部的导向,激发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人才活力。目前,围绕电商、金融等10大产业链条,建立了22个人才党支部,实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红旗飘扬在人才中间。

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服务成为“暖心阳光”。倡导人才服务零距离理念,创新“集成式”服务方式,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人才服务工作站,明确规定人才信息共享、政策咨询、招才引智、人才培训、金融扶持五大职责,通过开展人才培训、创业辅导、论坛沙龙等活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目前,已经累计解决22名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督办解决23项人才工作重点难题。

开展人才询访服务,让人才政策“落地生金”。区委组织部联合发改、科技、工商、财政4大部门编发《二道区人才政策汇编》,对金融、物流、电商、产业文化等8个行业22家企业进行人才询访服务,走访重点上市企业6家、“小巨人”企业3家、园区基地4家、写字楼3家、金融行业1家,开展点对点寻访调研,征求企业意见建议46件。针对引才育才重点难题,建立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制度,入库企业可享受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探索建立紧缺人才储备学院、首席技师工作站,发挥技能工匠、高精尖缺人才传帮带作用,让人才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永动机”。

如今,二道区凭借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卓越、意义深远的“人才培养”果实,影响和带动着一批创业者走向成功,吉林省的人才服务最优区,二道区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当下,创新创业大幕已启,大势已成。新经济下,看二道区,树立吉林创新创业新标杆,打造聚才留才“强磁场”。(记者 王焕照)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