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中山大学:加快培养追求卓越 引领未来一流人才

时间:2020-08-06来源:南方日报

中山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培养追求卓越、引领未来一流人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之后,广东2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18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力培育一流人才,有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今起,(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开展“培育一流人才 激发创新活力”全媒体系列报道,展示全省高校人才培养的“广东经验”。敬请垂注。

“国家为重,人民为先;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不久前,在中山大学(下称“中大”)的“云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大校长罗俊以疫情期间中大医务人员和学子的抗疫行动为例,鼓励毕业生自觉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价值。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时代使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大,如何做好一流人才培养?

近年来,中大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全育人”,构建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即“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量全国第三

培养一流人才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最核心标准。

今年初,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大以34个的数量位居第三。随后公布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中大也以18个专业成为“大赢家”。

握指成拳,凝聚合力。

3年前,中大就大刀阔斧优化专业设置,整合一批人才培养区分度不高、课程设置交叉重叠的专业,将招生专业数从126个减少至78个,精简比例逾1/3。

同时,按照“学科与专业融合”的路径与思路,所有本科专业原则上都必须有相应的一级学科作为支撑。增设了10个国家战略需要和地方发展急需的专业,形成了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构建与学校学科结构相辅、相融、相成的本科专业体系。

今年,中大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将在本科专业中新设“冯·诺依曼”计算机实验班,发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优势,推行本科生全员进科研实验室,培养强基础、高素质的一流计算机类人才。

中大扎根中国大地、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全面发展的学科格局,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珠海校区“上天下海”,学生可以在天琴楼遥想宇宙,在海洋学科群楼东望海滨;深圳校区新工科相继落地,倍增医科、大健康学科群极具竞争力,并新成立了农学院;广州校区根据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成立艺术学院,使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更具竞争性。

罗俊透露,中大深圳校区将新增130万平方米办学空间,珠海校区新增120万平方米,广州校区新建面积也接近100万平方米。中大计划陆续设置一批小班课室,逐步开始小班教学。

“五个融合”打造核心“金课”

今年3月,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公布。中大光华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本科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显微’课程建设与成效”教学项目获一等奖。

“传统的临床前实验教学采用单一的口腔仿真头模系统训练,仿真牙结构单一、手感失真,且使用成本高,学生练习机会有限。”中大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教授韦曦介绍,她和团队将“虚拟仿真”的新概念、新设备投入教学实践中,为临床前实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训练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经费投入倍增,教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中大探索实施“四年一贯”的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课覆盖到高年级学生,本科生体测达标率上升至96%,优良率提高到20%。

在“指挥棒”带动下,中大打造并推荐国家级“线下”“线下—线上混合”“社会实践”类“金课”达29门;教授本科生上课率从2015学年的67%提升至2018学年的95%;本科生深造率从2015届的45%增长至2019届的61%,当前正向80%的目标继续大踏步迈进。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罗俊说,通过努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得到重塑,本科录取分数线保持连续5年增长,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呈现上升的良好态势。下一步,中大要继续践行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理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对话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骏:

推进全员育人改革 服务地方发展需要

中大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最多的高校之一,如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骏对此进行了介绍。

南方日报: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您如何理解?

马骏: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为此,罗俊校长在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新时期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铸魂、固本、强基、提效四大工程:坚持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学的最大优势、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教师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中大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内核;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抓好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一流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能力建设;做好管理能力培训,锻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高超、服务水平卓越的管理队伍。

南方日报:过去几年,中大新增工、农、艺等一批新专业,是出于什么考虑?

马骏:中大在原有工科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珠海校区建设“深海深地深空”大海洋学科群,在深圳校区发展新工科、倍增医科,还根据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成立新学院、设立新专业。这是继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符合国家战略发展与科技发展的需要。

围绕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需求,输出高水平的人才,是中大的责任和使命,新增工农艺等一批专业,也是为了更好“输出人才”。

南方日报:中大的人才培养特色发生哪些主要变化?如何培养有“中大标签”的一流人才?

马骏:2015年以来,中大确立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旗帜鲜明地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提出建立“五个融合”为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3个标准,即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

突出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学科特点,注重学科和专业一体两面的关系,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例如我们取消三至四节课连排,就是遵循学习规律,保证学生有时间主动消化课堂知识,才能有所收获。

突出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提升课有机结合、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人才培养体系的竞争性,面向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引领时代潮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按照高标准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打造一门门代表中大水平的“金课”。同时,要加强科研和教学融合,加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融合。

数读中大

专业建设

●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本研贯通课程737门、课程思政376门。

教学改革

●在“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创历史新高。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率从2015学年67%提升至2018学年95%。

实验室建设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项,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一;新增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

培养特色

●5年来,中大本科招生在各省(区、市)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差值(均重差)文科增长了32分、理科增长了50分。

●本科生继续深造率由2015届的45%提升至2019届的61%。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吴少敏 通讯员 陈诗诗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