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强化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指出,要创新推进网上就业服务。利用部、省、校就业网络以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推出一批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就业网站信息和就业政策汇编。鼓励通过网络实现人岗信息精准推送、网上面试、网上签约。
《通知》要求,要拓宽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渠道。教育系统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任教。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扩大今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主要由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安排面向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
《通知》强调,要关爱和帮扶就业重点群体。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扶。强化湖北等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扩大“特岗计划”在湖北高校招募规模,更大力度扩大湖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举办湖北省高校和湖北籍毕业生专场网上招聘活动。
《通知》要求,要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招聘陷阱等不法行为,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学校要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通知》最后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强化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工作部署和对高校的督导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高校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活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7个。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高校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同时撤销专业点367个。
本次新设专业工作突出强化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在坚持需求导向上,要求高校在申报专业时,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社会对新设专业的具体要求,并根据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制定培养方案。在坚持标准导向上,将相关专业类国家质量国家标准中关于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经费保障等要求细化量化,通过专业申报系统设置底线门槛,并组织所有专业类教指委依据国标开展线上评议。在坚持特色导向上,引导高校加强专业建设规划,把特色定位作为专业设置的质量内涵,按照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合理增设专业,统筹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
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也是本次新设专业工作的原则之一。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具备条件高校设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布点,新增虚拟现实技术、工业智能、区块链工程等一批目录外新专业;支持高校设置预防医学、中医康复学专业布点,新增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目录外新专业;支持高校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运动能力开发等一批目录外新专业。同时对新专业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专业名称规范性严格把关,坚持宽窄相适,反对专业名称过于泛化或设置过窄。
同时,为防止部分专业“过热”,严格控制“过热”专业,遏制高校外延式扩张冲动。对于经济管理类等布点较多的专业,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及高校办学条件从严控制。此次有29所高校申请增设相关专业,仅批准增设1个工商管理、3个会计学、4个旅游管理专业布点,以大力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面向社会需求,凝练办学优势和特色,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教育部还一并公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在2012年版目录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的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