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上海这些“袖珍高校”为何跻身“双一流”?

时间:2018-01-25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月24日电 题:上海这些“袖珍高校”为何跻身“双一流”?

  新华社记者 潘旭、吴振东、仇逸

  大学之“大”,大在什么地方?高校之“高”,高在什么地方?在上海,一批规模不算大、专业不算多的高校,用跻身“双一流”的成绩,给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答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对特色办学情有独钟。“高校不应千篇一律地建成综合性大学,有的就应该紧抓特色,以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视内涵而非规模。”

  根据不久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全部的3个一级学科即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取得最高的“A+”成绩。

  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学生数控制在7000人左右,本、专科专业仅13个。就是这样一所“袖珍学校”,2017年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熊胆生物转化技术等科研成果已经或即将出笼;SCI论文数量连续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数连续6年保持行业第一;一批海外中医中心相继设立……

  “上海为高校学科建设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是学校焕发活力一大关键因素。”徐建光说,201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地方财政投入1.8亿元,“这个数字还是增量,在以前不可想象。”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他说,上海正探索实行高校分类管理,高校不论规模,只要把特色做强,财政投入就有望成倍增加。

  上海体育学院也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体育学获得“A+”成绩。

  学科的特色优势反哺于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2010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协议,共同创建我国第一个以运动单项命名的普通高等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以来,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运动员”,从小学至大学,运动员苗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至今已有一批学生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挑战赛等专业赛事桂冠,旨在打破以往竞技训练与文化学习“两张皮”的现象。

  近20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始终保持在校人数5000人的规模,6个学科门类也围绕体育特色,学校至今仍以“学院”冠名。

  “高校建设要树立正确的发展速度观,服务国家战略则必须要抓好战略机遇期,但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上必须要有定力,立足特色、打牢基础,走内涵、特色、质量的发展之路。”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说。
2016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围绕人事薪酬、财务资产、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基本建设等5个方面,形成14条放权政策,以“打包”形式,整体支持纳入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范围的高校,支持全市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并按照“一校一策”方式,给予较大力度的投入和支持。

  此外,上海还制订了《上海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将上海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按照主干学科门类(本科与研究生)或主干专业大类(专科)建设情况,将上海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

  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建安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与质量的提案。他认为,当下一些高校还存在盲目追求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追求综合而拓展学科专业等现象,根本举措就是政府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